第143章
若是石越在此,必然也要吃惊的,因为他所学过的历史书,是说新党百般抵赖的。
赵顼见王安石承认,又惊又怒!
「王卿,你、你……」皇上用手指着王安石,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王安石微微叹了口气,沉声说道:「陛下,臣深负圣恩,万死不能赎其罪。现在既知事事属实,断无欺君之理!」
韩绛听到赵顼和王安石的对话,心里却也乱成一团,完全失去了分析问题、判断后果的能力。
他心中奇怪,不知道银台司急急忙忙递上一个小吏的奏章,是何用意。当下将前后文略去,只挑着紧要的句子看:
「……去年以来,秋冬亢旱,兼以蝗灾,麦苗焦槁,五种不入,群情俱死……灾患之来,莫之或御。乞陛下开仓廪、赈贫乏,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臣仅以逐日所见,绘成一图,但经眼目,已可涕泣,而况有甚至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原来却是道灾情、要求救灾的奏折,所谓「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乃是要求废除新法的委婉说法。
赵顼本来看这样的奏折已经看得烦了,心下倒也不以为意,不过这次上书之人,却颇有胆色,说什么「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而且区区一个监安上门,更让赵顼有点另眼相待。
他不自禁用眼角看了王安石一眼,拿起卷轴,展开一看,却是一幅数米长的图画,图上画了许多灾民,尽是衣衫褴褛,形容枯槁。
这些灾民,有些在吃树皮,有些趴在地上哀号,有些在卖儿卖女,有些惨死路边……画师工笔极为传神,每幅图画之旁,都有小楷注释,图画之右,赫然写着「流民图」三个行书字。
赵顼瞪视王安石良久,又是失望又是焦虑,最后终于把手放下,一屁股坐在龙椅上,闭着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既是属实,这幅《流民图》,就挂在御书房内。也好让朕天天记得,朕的子民们现在是什么样子!」
王安石心中的灰心,其实比皇帝远甚。
负天下之望三十余年,一旦执政,数年之内,先是士大夫沸腾,议论纷纷,自己平素所看重的人,似司马光、范纯仁辈,根本不愿意与自己合作。
好不容易朝廷财政渐上轨道,各处军事上也接连取得胜利,却来了一场大宋开国百余年没有的大灾!
赵顼才看到一半,就已经感觉惨不忍睹,再也看不下去了。
他强抑着情绪,看到三分之二,终于控制不住,将图一把抓起,丢给王安石、韩绛,颤声问道:「此图的内容,可是真的?」说完之后,眼睛死死地盯着王安石。
王安石默默展开《流民图》,注视了片刻,便把《流民图》递到韩绛手中,韩绛才看了一眼,冷汗就冒了出来。他正欲设法分辩,不料王安石已经跪下,惨然说道:「陛下,此图所绘,的确就是外间百姓的惨状。」
韩绛绝对没有想到王安石会一口承认,大吃一惊。
天子在九重之内,外面是个什么样子,还不是大臣们说了算?现在虽然有报纸了,但是巧言设辞,也并非难事。他实是不知道王安石为何竟要一口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