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秦观深呼了一口气,走到潘照临的面前。
他端起茶杯,也不管是谁的,全无风度地一口喝了,这才说道:「方才听苏子由大人的消息,辽人陈兵十万于边境,要求重订边界,增加岁币!还扬言十日之内,我大宋使者不到代州境上会议,便要兴兵进犯!」
「啊!」潘照临不由得站起身来,他脸上的神情,却让人分不清究竟是高兴,还是愤怒。
此时屋外的世界,月光如洗,星辰寥落,光芒隔着窗子,洒落在潘照临与秦观的身上,但是却无法照见他们的内心。
同样的,从这皎洁的月光中,也没有人能看见大宋的前途究竟是什么样子!
两个当事人平静地接受了这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典型中国古代婚姻,甚至连相亲这一道程序都省掉了。
就在王安石离开汴京三天之后,也就是熙宁七年八月十九日,李宪押解玛尔戬回到汴京城。
枢密使吴充奉诏迎出西城外十里,赵顼喜出望外,御殿受俘,封玛尔戬为营州团练使,赐姓名为赵思忠,授王韶观文殿学士兼礼部侍郎,进枢密副使。
王安石开拓熙河的政策,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然而此时,王安石却已经不在相位了。
在这个时候,眼看着熙河靖平、天已降雨,受灾地区救灾有条不紊地进行,运粮的商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往于大河南北,多数的流民们也陆续返乡,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大宋的局势,在经历了最艰难的时期之后,应当有一个缓和与上升的时期了。大宋国也该否极泰来了!
注六:教阅厢军,宋制,厢兵有两种,一种形同杂役,为不教阅厢军;一种如禁军一样接受训练,名为教阅厢军。
教阅厢军俸银较一般厢兵要高,但待遇不及禁军。
附录:《新宋.十字卷》大事年表
至少到熙宁七年十月三日之前,这一切亦完全如人们所料。
这一天晚上,潘照临在汴京石府,提笔写信给石越:
「公子动止万福。某观京师之事,暂不可为,公子安心于杭州开拓,立下政绩,一切功勋,自有人报与上知。某以为政局之平稳,最多半年,迟则明春,必有机会,吕惠卿辈,不过为王前驱者……」写到此处,突听到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逐渐近了。他连忙把信压好,抬起头定睛望去,却是秦观闯了进来。
也不待他相问,秦观便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先、先生……出、出事了!」
潘照临轻轻作了个请坐的手势,说道:「少游,不要急,慢慢说,出何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