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我觉得夏尔·斯托里和克里斯的对话,比看安德森的《战地手记》还有味道。但是,斯托里的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了,接着又转为枯燥的战略问题,为了探求越战变化之源,我还是耐心地看下去:
(一)并不有效的战略调整
——斯托里《越南战争求索》摘录之四
1968年7月,新任驻越美军司令克赖顿·艾布拉姆斯到达西贡的时候,我访问了他。
艾布拉姆斯告诉我,他在1966年就参与陆军参谋部的有关越战的战略研究,那项研究叫作“南越绥靖和长期发展纲领”,它的主旨是把绥靖放在战争努力的首位,当时,陆军首脑们拒绝接受这一近乎消极的方针,而宁愿推行威斯特莫兰的“搜剿和消耗”战略。那样来得干脆。
“噢,我敢说我的胃口不行!”
“那么,你是想招待我一餐可以不伤胃口的美国佳肴了?”
“可以说有那么一点意思,我忽然想告诉你一个秘密:厨房里鸡、鱼、肉、蛋、土豆、青菜全都有,有的厨师做来鲜美可口,有的厨师做来味同嚼蜡。……”
“至理名言,我感谢你走出十步又退回来,告诉我这个震聋发聩的真理!”
“丛林战争也是一所厨房!”
艾布拉姆斯始终坚持他的绥靖观点。现在看来,他的观点成了使战争越南化的途径,期望他能使苦不堪言的在越美军从泥潭中拔出腿来。他在西贡强调越战成功的标准是美军和西贡控制区的“人口安全”,而不是杀伤敌军多少。他把美军和南越共和军的主要兵力用于农村绥靖,实施“凤凰计划”,主要是清除越共在农村的基础。这就出现了一个挺别扭的战略新词——把目前南越政府援助美国的战争,改变为美国援助南越政府的战争。这就是说,美国要像中、苏援助北越一样。
写到这里,我发现威斯特莫兰的搜剿战与消耗战的战略有三个重大的误区:第一,搜剿战实际上成了以美国之短就越共之长的丛林游击战争;第二,消耗战,他忽略了中、苏援助的客观因素,因此,北越的物质资源是消耗不掉的;第三就是逐步增兵,第二次大战中,日本对中国也是逐渐投入,所以那壶水老是烧不开,使以前的投入也付之东流,越陷越深。即使美国政府最后满足他增兵206000人的要求,到头来还是不够。对于毛泽东的几亿人民几亿兵的人民战争来说,美国有多少兵可派呢?
这一时期约翰逊总统因心理矛盾极为痛苦,白宫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他时常语无伦次,显示出偏执狂和妄想狂的病态迹象。
“第一次听说!”
“在这所厨房里我能做一手好菜,你的话,鲜美可口。因为我是高级厨师,战争也像做菜,是一门艺术!”
“那我得咀嚼一番。……”
“肯定比你的法国奶酪有味!”
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