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利智说:“这几年是你进入好莱坞的好机会,近年来,厌倦了好莱坞模式的北美观众极需换换口味,他们对带有异域风味的影片兴趣日渐浓厚,香港有不少导演、演员对此虎视眈眈,准备抢滩好莱坞,一展身手。你看,靠动作片出身的吴宇森,还有周润发,成龙不都挤进去了吗?你主演了黄飞鸿等新武侠时代经典之作后,气势直逼成龙。我觉得你比成龙更有资格做李小龙的接班人,理由是你的功夫更真实、更纯粹。你进入好莱坞后发展的空间要比成龙的大。”
利智的话说得李连杰心动不已,不由地把利智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导师,问:“那我要怎么进入好莱坞呢?”
利智说:“现在,黑侠在北美市场反响很好,徐克也因为这部片子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袁和平已到那边混了,这两个人说不定就是你的引路人。”
一席话说得李连杰恍然大悟,颇有拨云见日之感,他高兴地说:“相处了那么多年,没有想到你的分析能力这么强,难怪有人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
利智想了一下说:“我觉得香港目前这一段时间很难出现反响很大的影片了。”
“为什么你这么肯定?”
利智说:“你看看,尽管电影人再三努力,观众对新片的反响却每况愈下。不单是你李连杰,就是成龙、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等大牌明星的影片,都失去了昔日一呼百应的感召力,票房收入节节减退。这是为什么呢?这与电影市场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的香港电影总体上陷入了僵局,市道低落,许多电影都不卖钱,片商愁眉不展,在这种大趋势下,很难出现轰动性的电影。有一篇电影评论的文章我觉得分析得很好,这篇文章认为,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原因有三点:
1.电影工作者急功近利。按香港圈中人的分析,香港的片商现在都患上了只向钱看的症状,他们完全以急功近利的态度经营电影,原本需要用一年拍摄的电影,现在用3个月就拍完了。片商都有这种观点,宁愿资金分散多开几部戏,每一部电影赚些小钱,也不愿投大钱专心完成一部影片,用这部影片赚大钱。
2.跟风现象厉害,不愿投资拍开创性的电影。因为市场的激烈争夺,影片的失败率非常高,所以香港的片商都成了投机分子,那个片子有轰动效应,就一涌而上,拍类似的题材,跟从大众口味,盲目地拍摄一部又一部,结果重复抄袭、脱离生活、粗制滥造的影片充斥市场。
第二部分
物极必反彷徨苦闷闯新路(9)
3.片商使用演员不考虑素质问题。一些所谓的“大牌”明星,一红便得势不饶人,在片商互相争夺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片酬,令制作成本上涨。其顶峰时期,常常有片就接,甚至同时拍两三部戏。在顾此失彼的情况下,演出水平大打折扣,港片也因此变成流水作业。总之,现在的香港电影市场不太正常,出不了很有影响力的作品。”
利智一口气说出自己的观点,李连杰听得目瞪口呆,他没有想到,利智竟然有这么精辟的见解。
“那按你的意思我要到好莱坞去拍片?现在是我进入好莱坞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