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正面交锋
这真是浪涌攻击吗?中国在这时候便有了浪涌攻击思想,可为什么到1500年后,当日寇在我们面前展示浪涌攻击时,整个中华都傻眼了。
不喜欢表面功夫的高翼,更注重兵的体能训练。在充足营养(肉食)的供给之下,高翼虽然兵少,但单个士兵的素质远远高出这个时代。这种超越远非燕军所能想象。
燕军动员过后,士兵隆隆的发动了攻击。
显然,有着战神慕容恪的熏陶,燕国士兵的攻击力远远超过辽东的其他部族。
高翼曾经与库莫奚人有过交手,当时库莫奚人没有队形,没有攻击波次,只知道乱纷纷一涌而上。但这些燕国士兵的攻击,却稳而不乱,自发地形成了一波一波的巨浪。他们在奔驰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以150匹马一排的散兵线,一波接一波,像层层叠浪,连续不断的向高翼的军队冲了过来。
战线?
古代没有行军地图一说,此外古人崇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大多数人没有旅游意识。即使是有几个有游历经验的人,在地广人稀的古代,他们只能沿着大路走,不可能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
燕国的统军大将显然也有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见到这样一支两千人的部队,竟敢正面挑战他的万人大军,而且气焰嚣张,就在他阵前耀武扬威。
燕国将领在谨慎中夹着轻蔑,他们不敢分出兵马,绕到树林之后,反而收拢了部队,集结在高翼阵前,希望借着骑兵对付步兵的优势,依靠庞大的骑兵数量,压垮这支人数虽少却嚣张无比的军队。
“瞧”,燕国将领在阵前用马鞭指点着高翼的队伍轻蔑的高喊:“瞧瞧这支军队,他们的铠甲华丽,刀枪锃亮,看看他们的衣服,看看他们的靴子。那靴子擦得锃光瓦亮,点尘不染,这是一支什么军队?”
燕国的士兵发出哄笑声,那将领继续高喊:“一群公子哥儿,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瞧瞧你们,衣衫褴褛,铠甲不全,食不果腹,凭什么他们敢穿得这么漂亮,在我们阵前跳腾,他们是来打仗的吗?
高翼站在山坡顶端,惊愕的看着慕容军的波浪式冲击。
“战线”这个词与“战略”、“战术”这两词一样,都是希腊军事学家色诺芬发明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曾饱受浪涌攻击之苦。
将战争分为战略目的、战术目的,战争的态势以战线划分,这些军事观念应该在清末,在袁世凯进行小站练兵的时候才传入中国,是他创造性地发明了“战略”这个词,才因此被称为中国“战略之父”。
怎么回事?
在这个时代,高翼虽然没听过别人讲“战略”这个词,但他竟然能见到这种一条散兵线接着一条散兵线的浪涌式攻击。
勇士们,冲过去,杀死他们,拔下他们的衣甲,夺取他们的刀剑,让我们从此成为富人。”
燕国的士兵群情激昂,狂喊狂叫,眼中露出野兽般的凶光。
高翼远远的听到燕国将领这番话,露齿一笑。
这种呐喊,在晚唐时代曾再次出现,晚唐的御林军就是在这种呐喊声中被人扒得精光,成为一堆尸骨。在五代十国之中,它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衣甲齐全的军队被人轻易覆灭,造成了不注重士兵铠甲防护的偏见与风尚。
然而,高翼却与那两支覆灭的华丽军不一样,他训练军队,不是用来进行叠被子比赛的,他知道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被子叠得比别人整齐就能打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