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无间道
大宋乃太祖赵匡胤一手所创,但继任的皇帝却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民间流传太宗弑兄篡位,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迷。
同月庚辰,隆祐皇太后崩于行宫之西殿,以此为契机,范宗尹展开反击,将李回明升暗降,由“同知枢密院事”擢任“攒宫”总护使,排挤出议政决策的核心圈子。
大宋皇陵,依其分布,可别为三区。
其一为保定诸陵,是赵宋的祖坟,皆开国后追建。
其二为巩县的宋太祖、太宗以下诸帝后之陵,号称九庙八陵,在宋陵中规模最为宏巨,此时处于金占区,划归伪齐辖境。
其三为南渡帝室之陵,权厝于会稽山,称为“攒宫”,寓示异日恢复中原,归葬巩洛也。
他不敢抬头,却清晰地听到赵构的呼吸先是一阵粗促,显是有些怒意,半晌又平缓下来,口气出奇地平淡,道一声可惜,又吩咐千万不要让鞑子郡主在大宋境内受到伤害。
明日冷汗隐干,晓得小王八蛋还倚重他与挞懒和议,故没有降罪,赵构的发话也正是他想要的,当下告罪而退。
他回到政事堂,当即以朝廷的名义给各州军下榜文,严令不得为难一个榜上画像模样的女子,若发现她的行踪,则要沿途护送,并及时上报。
于是,该时期大宋出外的少女皆按榜上打扮,安全畅行,还有官差保护,一时成为民风特景。
明日暂时放心,将精力转而集中到官场之上,他现在最觊觎的,当然是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的相位了。
李回变成了高级守墓人,明日不得不显山露水。
他一面不与范宗尹发生正面冲突,一面迎合争宠赵构,比如为弥补他理寻和氏璧的不力,提议先刻出“大宋中兴之宝”玉玺,以减弱和氏璧的影响力。
尤其体现在他揣摩赵构的心思上,起因是范宗尹提出“立储”之请。
原来赵构丧失生育能力之后,仅有的一子也在建炎三年间夭亡,不知是否天意要其断子绝孙。
朝臣便有上书立宋太祖后裔为嗣,赵构初时甚怒,却有个典故。
曾几何时,对他有保荐大恩的范宗尹,成了他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他决定采取“凡事不强出头、背后放冷枪”的小人策略——政治总是能发掘人性的阴暗面。
当然,沽名钓誉之事,明日还是走在第一线的,形象塑造——可是他这个后世策划人的拿手好戏了,他很快做了一件令新贵旧臣们拍手称道的事。
大宋绍兴元年四月己巳,参知政事“秦桧”进言:“臣昨与何栗、陈过庭、孙傅、张叔夜同扈二圣出疆,今臣偶获生还,骤蒙圣奖,擢居政府,而栗、过庭、叔夜皆死异域,体骸不全,游魂无归,可为伤恻。欲望睿慈特依近者聂昌体例,追赠等官职,仍给其家恩泽,以为死事之劝。”
赵构感“秦爱卿”之德,遂下诏封何栗、陈过庭、孙傅、张叔夜并开府仪同三司,荫补子孙各十人。
与此同时,范系之间的分裂也日趋表面化,在明日的暗地挑动下,李回几次在政议上与范宗尹发生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