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龙夫人——慈禧故事 > 第58章

第58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6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转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四册第13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5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7李瀚章(1821-1899),字筱家,又字筱圣,安徽合肥人。拔贡出身,早期为曾国藩主持湘军粮台,后任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四川总督、漕运总督、两广总督。

8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上谕,《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二十四册第178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第三部分新的铁帽子王第54节木偶戏(1)

变法维新一开始,光绪就着手修理那些曾经虐待、羞辱过他的人,以及那些碍手碍脚的家伙。

首当其冲的,是他从前的师傅、军机大臣翁同龢。他最不可饶恕的过错,就是在对日战争的处理上曾经给了皇帝糟糕而矛盾建议。翁同龢占据一个备受信任的位置,年头实在太久了,以至于误认为自己有权对年轻的皇帝施加影响。

翁同龢是典型的儒家官僚,礼数周全却毫无实质,对太后巴结逢迎,和铁帽子们沆瀣一气。他是那群见风使舵的满清官吏当中的一个,这些人每逢政治上一有风吹草动,就像个风车似的滴溜溜乱转。如今,60岁的翁同龢身兼数职: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以及协办大学士,是朝廷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也是积贫积弱的中国政府中一条悲惨的注脚。虽然他“帝师”的职位早在两年前(1896)就已经终结了,但作为一名军机大臣,他依然能够每天接近光绪,并经常出席朝见。和任何人一样,他也对加重光绪的神经紧张负有责任,通过频繁的出尔反尔让他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从而使他一直维持着情绪上的残缺,不让他坚持自己的主见,培养他对姨妈的孝顺虔敬,夸张矫饰得像个偏执狂。局外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是残暴的慈禧一直牵着皇帝的鼻子,然而,从足资征信的材料证据来看,事情并非如此。善于吹牛拍马如翁同龢之流,他们为了向上爬,而采取一种夸张的卑躬屈膝的姿态,并利用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在他的孩提时代和青春期就不断向他灌输恐惧。当时机来临,皇帝自然会报复翁同龢,而不是他的姨妈。

1898年6月15日,在一次由所有军机大臣参加的朝会上,翁同龢喋喋不休的反复告诫让皇帝很不高兴。翁师傅坚持认为,应该让慈禧参与维新进程的每一个步骤,乃至维新官员的选拔。在这样一番崇拜太后的令人厌烦的表演的背后,翁同龢真正的良苦用心,其实是要用一根红带子将皇帝的拇指拴到背后,以防碍变法维新。虽说也算是响当当的名士保护人之一,但从来都小心谨慎的翁同龢感觉到了麻烦就在眼前,于是就开始主动和维新运动保持距离,因为在1898年的上半年,这一运动的势头就益发不可收拾了。如果事情进一步发展下去,到了改革者和铁帽子们要摊牌的地步,他会站在那一边呢,这大概不用太费推敲了吧。

皇帝忍受翁同龢的碍手碍脚已经多年,如今他的耐心已经崩溃了。一次短暂的缓和之后,他召集了第二次御前会议,明确地把翁同龢排斥在外。这次御前会议的最后结果是:皇帝不顾所有大臣的反对,断然解除了翁同龢的职务。

巴克斯和濮兰德却给我们讲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故事,他们坚持认为:翁同龢是被太后解职的,因为他领着皇帝走上了维新之路——一纸亘古常新的假情报,多数学者依然深信不疑,也不管赫德及其他人提出了怎样的反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