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纪晓岚全传 > 第51章

第51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有何难?前门瓮城内自有下联!"

这倒使刘墉纳闷了,瓮城常来常往,熟悉得很,没注意到可以作下联的招牌,于是笑道:"这个招牌,我怎么想不起来,你莫非是故意推脱吧?"纪晓岚笑了:"愚弟不才,但属对之事,从童蒙时起,直到现在,还没有被人难住过,我是不是推脱,你到瓮城一看便知!"戴震等人也不知道那里有这样的招牌,便催促说:"你何不讲出来听听?"“既然刘墉石庵兄没有见到这招牌,我即使讲了,他也不肯信,还是让他自己看去为好!"说罢,和大家一起笑起来。

"要去,咱们一同去!"刘墉仍不肯相信,在座的兴致很高,都同意一同去逛逛。

路上走着,王文治看看街上卖的东西,想出了一联,对纪晓岚说:"这'诚素高香',当以何辞为对?"说话间,正路过一家杂货店,纪晓岚向里面一指,笑着说道:"这店里所售‘细心坚烛',对之可也!"果然是一副好对!大家兴冲冲地边走边谈笑。

戴震说道:"东直门内,有一家学馆,上书一个匾额,'经蒙并授',当用何对之?"纪晓岚不暇思索,立刻答道:"即用东直门外一家客店的招牌,诸兄以为如何?"“什么招牌?"众人问。

“噗"地一声,纪晓岚笑得差了气,把一口茶喷出来,然后说道:"崇如兄,你真是聪明一世,胡涂一时,猪肉虽少,但那里马肉、羊肉却足供享用啊!再说,野兽、野禽尽可取来食之。"刘墉自知失言,掩住愧色问道:“这样说来,你倒品尝了诸多野味?"“这倒确实,乌鲁木齐野牛很多,跟平常的牛相象,但很高大,千百为群,角利如矛矟。野牛群行进,以强壮者居前,弱小者居后。自前击之,则驰突奋触,铳炮不能抵御,即使是百练健卒,也不能成列合围,从后面掠之,则绝不反顾。牛群中最大的,是个首领,象蜂之有王一般,随之行止。常有一为首者,失足落深涧,群牛随之投之,重叠而殒。因而猎狩野牛常择地形而赶,使之坠涧而毙,取回烹之,味鲜肉嫩,百食不厌啊!"纪晓岚见友人们听得有趣,又继续说道:"又有野骡、野马,也作队行,但不像野牛那么悍暴,见人就奔跑,其形状和家骡家马一样。只是备以鞍勒,就伏地不能起。可是偶尔会遇到背有鞍花的,又有蹄嵌踣铁的。有人说,是山神的坐椅。开始不知其故,久而方知为家畜骡马,逸入山中,久而化为野物,与之同群了,野骡肉肥脆可食,野马肉我没有吃过,也没见别人吃过。

"又有野羊,就是《汉书·西域传》所说的羚羊,吃起来与常羊无异。还有野猪,其凶鸷亚于野牛,毛革坚韧,枪矢不能入。其牙齿比利刃还要锋利,马腿触其上,都会立刻中断。

"吉木萨山中,有一头老猪,巨大如牛,人近了它,就会被伤害。它常率领数百头野猪,夜间出来糟踏禾稼。参领额尔赫图,牵了七只犬进山,突然与老猪相遇,老猪很快把七只犬都吃了,又张着利齿向人起来,额尔赫图鞭马狂奔,乃免为其食,我曾打算植木为栅,其中伏以巨炮,伺其出而击之,有人说,'如果击不中,那么野猪的牙齿拔栅栏如拉朽,栅中之人就危险啦。'于是,我就没有这样做。"“多亏你没有这么做,否则你可能成为老猪口中的一道好菜啦!"王文治的插话,引起了一阵笑声。

纪晓岚又接着说:"还有一种野驼,只有一峰,脔肉极其肥美。杜甫《丽人行》所说的,'紫驼之实出翠釜',即是指此。现在,人们以双峰驼为'八珍'之一,失其实也。"“看来太遗憾了,野牛、野骡吃不上,不觉可惜,唯独这单峰驼,与熊掌同等珍贵,我等所食,乃双峰之脔,今日方知上当,何年也学一学纪春帆,到西域走一趟,尝它一尝。"刘墉说着,与众人一起笑了。

纪晓岚听出刘墉在暗中挖苦自己,便说道:“依我看来,崇如没有吃到驼肉,倒不太可惜,那野牛肉,刘兄倒不能不食,因为这牛肉中有块奇肉,能使刘兄的腰杆直起来。"王文治等人,听出纪晓岚又拿刘墉的罗锅腰开玩笑,但不尽理解其中用意,打趣地问道:"哪块奇肉?"纪晓岚"嗤嗤"地笑出声来,手中的茶水洒了一半,但只笑不答,刘墉明白过来,脸红到耳根。

"'糟倒俱全'啊!"

“倒可以,"刘半江说,'西直门有一家药店,出售的是'干湿脚气四斤丸',你看如何对之?"“这也容易,阜城门内也有一家药房,专卖'偏正头痛一字散',不能不为巧对啊!"纪晓岚说着,大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从容洒脱。

刘半江忍不住笑道:"噢--哈哈哈,是那条鞭子吧!"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刘墉止住笑说:"纪春帆在西域三年,那东西一定吃了不少!"大家借着酒劲,又是一阵肆意大笑。笑过之后,纪晓岚又一本正经地说:"在乌鲁木齐军台,我这印务章京虽然终日忙碌,品尝了些苦楚。但忙中偷闲,每天记上一些札记,三年的见闻,满满地写了三书箱,若是给诸位讲述起来,恐怕要说上一年呢!"“大肚子,你别乱夸海口。"刘墉听得不顺耳了,"我们今天倒要考考你。"“考什么?"纪晓岚见刘墉发难,来了兴趣。

"若出乌鲁木齐的风物,你会顺口胡诌,也会把我们蒙过去,你的高下如何,谁也评判不清。你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比在新疆的时间长得多,对北京当然更熟悉了。常听你说,世间没有不可对之物。我今天来时,看到一个书肆的招牌,你就给这招牌对个对儿,怎么样?"“好,好!就对个招牌对。"王文治等人附和着。

"那个书肆挂的什么招牌?你说出来看。"“琉璃厂那个书肆,挂的是'老二酉堂',你来对它一对。"戴震、刘半江、王文治等,兴趣盎然,他们从未对过这种玩艺儿,这次要纪晓岚对个"招牌对",就看他对北京的招牌熟悉不熟悉了。纪学士这半辈子总是做学问了,这回恐怕要把他难住!

不料,纪晓岚笑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