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段祺瑞下野后,虽然由胡维德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摄行政务,可是这只是一个过渡,中枢组成的形式和人选都需要待新的后台大老板吴佩孚和张作霖决定,所以北京治安维持会一而再电促张、吴两氏入京,就是要等他们协商一个双方都同意的政府。
然而急惊风遇到了慢郎中,北京方面是这么迫切地盼望,这两公却毫无来意。为什么他们迟迟其行呢?这中间自然是有原因的,在张作霖来说,他当然不同意吴佩孚的决定,可是他不好意思明显地反对,同时经验告诉他,北京的政权是个陷阱,万万不可轻易投身其中,所以他一再表示对于中枢政权没有意见,他的没有意见却保留有反对权,当他不同意吴佩孚的意见时,事实上吴的意见就行不通。至于吴佩孚呢?
他认为13年10月冯玉祥倒戈以后的北京政府都是不合法的,现在应该恢复冯倒戈以前的原状,不过他并不是主张曹锟继续做总统,所以曹复任总统,然后宣布下野,吴属意颜惠庆组阁并且摄政。张作霖不表示意见,可是暗中则主张另起炉灶。张既然对颜阁态度冷淡,颜惠庆对于组阁就不敢轻易尝试。
曹锟的下野通电一改再改,一方面由于奉方不赞成护宪,曹发表下野通电就是护宪;另一方面曹二爷的左右也包围曹,劝他不要下野,这样拖了近十天。
4月30日晚直系在延庆楼会议,认为等奉天同意,旷日持久,不若由曹锟先宣布下野,恢复颜惠庆内阁的行政权,然后再向奉方疏通。
恭候聪察。无任惶悚。吴佩孚叩。梗。”
吴代曹拟的下野通电很简单,略谓因病倦政,着恢复13年10月内阁摄政云云。
直系复活,重回北京,现在又变成奉、直两系短兵相接了。共同的敌人——国民军虽已退出北京,可是实力并未瓦解,尚且负隅南口。北京中枢所在,问题多得不得了,奉、直两系能否相安,大成问题。不过在这开始的时候,奉张对吴佩孚相当容忍和礼让。以当时力量而言,吴的力量是乌合之众,且在北方不多,奉军和直鲁联军实力都很强大,然张作霖在北京警卫问题上,就让吴一步,吴发表王怀庆为北京卫戍总司令,张不仅表示同意,而且还致电王怀庆云:
“北京探送王上将军懋宣弟鉴:养电悉,京师根本重地,我弟出任维持,极所欣慰。惟现在进兵南口,余孽未清,尚在军事时代,芳辰(李景林)效坤(张宗昌)近在京畿,遇事请与商酌进行,以便接洽。张作霖。漾。”
24日北京临时治安会发出两道通电:
5月1日曹锟下野通电发表,内云:
一电:“奉天张雨帅、汉口吴玉帅、太原阎百帅、南京孙馨帅钧鉴:漾电计达,现在效坤、芳辰、汉卿(张学良)三总司令并王懋宣帅均应本会之要求,先后莅京。效坤诸司令之任务,专在检阅近畿军队,视察军纪以及谋军用票之流通,定奉票之价格。预定二三日内诸端就绪,即各归原防。本会筹思再四,在中枢未定之时,京师地方关系重要,拟即请懋师担任维持,以定人心。至近日京郊大军云集,虽深知各军军纪均甚严明,仍恐纠查难周,或生意外。拟即挽芳辰总司令留京,受理总执法事务。一面更推为本治安会会员,以资遇事接洽。特电奉闻。临时治安会王士珍、赵尔巽等敬。”
二电:“奉天张雨帅、汉口吴玉帅鉴:中央自经变故,政务久已停顿。及合肥下野,阁员星散,更属负责无人。中枢中断,实为历来所无。长此迁延,不惟庶政停滞,而外人见我久无政府,国际地位恐亦受其影响。前途茫昧,危险不可胜言。迭电吁请两公克日入都,仍乞从速命驾。倘一时实属暂难启程,务望会同指定资深望重之全权负责代表来京主持。或玉帅来电摄阁云云,亦望早日实现。否则国本动摇,老朽等殊难负此重咎也。临电迫切,伫盼惠音。王士珍、赵尔巽等同叩。敬。”
25日晚齐燮元、王怀庆、张学良、张宗昌、李景林等会议,结果:(一)对护法或护宪,听吴主张。(二)对国会问题,拟一变通办法电奉请示。(三)对治安问题请王怀庆即就卫戍总司令职。(四)对于张之江、门致中向吴张输诚问题,须以张、门两人先将“赤党”驱逐为前提。
张学良将这些决议案于26日携回奉天向张作霖请示。张宗昌亦于27日离京赴南苑检阅部队。
北京的治安问题由王怀庆负责,军纪问题则由李景林负责,等于直、奉各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