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 > 分节阅读 3

分节阅读 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很多人说35岁之前,很多所谓的风险其实只是人生旅途上的风景,也许对于50岁往后的人它们才是真正的风险,比如失窃、失去爱人、失业、跳槽、甚至改行。但是自己真正遇到了,那滋味苦得让人不堪忍受。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为什么有些人能挺过来?而有些人却沉湎于绝望的情绪当中,从此颓废下去,甚至采取激烈的手段来求得解脱。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复原力”强弱,比教育、经验、培训等因素更能决定他的成败。

《哈佛商业评论》总结复原力强的个人有三大特征,你只要具有这三个特征中的一个或两个,就能度过艰难困苦;但是你必须具有所有这三个特征才能真正成为复原力强的人。第一个特征是接受并战胜现实的能力;第二,在危难时刻寻找生活真谛的能力;第三,随机应变想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接受现实的勇气

很多人会被突然而来的残酷现实当场击倒,例如失业、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媒体报道上海的一位研究生毕业之后半年都没有找到工作。他是从农村出来的,本来家里供他念研究生就非常困难了,没想到念完之后年纪已经老大了,还是无法赚钱报效父母。现在的就业形势的确不容乐观,在国外留学了好几年的MBA、博士们甚至都在竞争月薪1500元的工作。他寄居在女朋友处,虽然女友支持他,但他心里非常不好过。有时候他甚至想去超市应聘当收银员,好歹也有一份收入。结果被女朋友骂他自贬身价。于是他继续茫然地寻找着一份公司的白领工作,同时考虑是不是应该再继续努力考博士。

烈的怀疑。剧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加强了这种对人生的怀疑――讲她姐姐的忌日,她问妈妈是否要去拜祭。她妈妈说不用了,已经给了钱,以后庙里的和尚会做;她的姐夫也已经有了新的太太,姐姐的女儿有了新妈妈。感觉她姐姐这个人的痕迹已经被从这个世界上完全抹去了,什么也不剩下。女主角后来和一位乡村医生有了外遇,可是他们都不再相信另一段婚姻会更好;可是也不再能回到原处了。他们开着车子在乡村公路上游荡,不知道去向哪里。后来遇上了车祸,医生死了,她活了下来。结尾的时候,女主人公自述她找到了一份工作,独自一个人生活,每天随便找点最便宜的饭食吃了。有一天她特意穿了红裙子去拍照片,摄影师问她今天是否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为什么一个人来拍照。她流下了眼泪,说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只是因为她没有照片。我觉得这是一个漂亮的结尾,感觉她经历了苦难,可是重新美丽地活下去,或者比她最初的状态更加美丽。

永远年轻

一切皆是有可能的。人生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中年”是一个过渡阶段,每个人都想尽量延长中年之前的状态;不过和老年比起来,中年也还勉强可以接受,感觉还有余力,还不那么一切都“黄河奔流去”了。是时候应该重新定义“中年”了,把以前所认为的中年、甚至老年时间段都纳入“年轻”的阶段,永远保持一颗活跃、求进的心。

东方人的外形显得年轻,一位台湾老师笑称自己四十多岁的时候一个人背包去美国旅行,还被美国佬友善地拍着屁股称“小姑娘”。轮廓深邃的西方人老一点,简直就没法看。还有许多美国小镇的居民,胖到二百多斤,整日与汉堡、啤酒、电视为伴,晒着加州的好太阳,日子倒是惬意。亚洲人的轮廓样子到有点年纪的时候就显出好来,而且我们又有禅宗文化主张的力求控制自己、坚忍的传统。总是应该保持脸部皮肤适度的紧促,最可怕的是中年男人松垮垮好像纵欲过度的脸;做事情要敏捷一点;不以年龄为意,更不要想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想做什么就做吧,年龄不应成为限制。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三穷三富过到老。”意思是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人生的低谷时期。这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甚至激烈地怨恨社会、诅咒造化弄人。能像诗仙李白那样有极强的自信心,高吟“天生我才必有用”,然后摔柴门而去的旷达之人很少。

面对现实的困境,首先要有勇气。有的人美丽而且勇敢,令人欣赏,出场时总是活力充沛、充满了抖擞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西点军校的格言说:“永远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这样才不会被困境击倒。软弱的人不敢正视困境,多半采取逃避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失恋的变成了工作狂、境遇不佳的借酒消愁、受到打击之后开始暴饮暴食,以此来麻醉自己。就是不敢让自己安静下来,静下来心灵就会受到痛苦的啃咬。有时候其实痛苦是一针强心剂,不如让它直接刺向你的心脏,痛哭或者狂吼一番,然后睡觉。第二天醒来又是新的一天。

其次要接受现实。遇到挫折时,很多人不愿相信这样的事情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当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时候,谁都会冷静而且理智地劝解别人;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总是宁愿相信自己是一个例外。

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工作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功课。例如不要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信用卡额度全部用完,要储备一点存款;也不要把自己在朋友当中的信用花光,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找到支援;计算最坏结果的可能性和杀伤力;凡事做一下第二手准备。使我们能够经受艰难困苦的考验并顽强生存下来。

寻找生活真谛

压力也是一种促进力。回归家庭的女人不用再日日挣扎着清洗头发、搭配衣服、按时赶往一个个场所,心情一松懈,于是多半变得邋遢起来。天天赶飞机,抱怨赶工到半夜的女人们倒还都神采熠熠、明眸皓齿。有啤酒肚腩的大块头老外楞把自己塞进衬衫、西装、领带当中,倒有一种风度;一旦敞开来晒太阳简直就没法看了。为什么觉得澳大利亚人缺乏吸引力呢?因为那儿竞争不激烈、生活太轻松、压力太小,人人长着个大块头和红脸膛,女人有一点胖而且还穿着家常的碎花裙子。一直觉得热带的阳光会把人晒晕的,还有海水,简直没有思考的氛围。

著名的华裔女性靳羽西谈起自己以前的一段婚姻:已经50多岁的丈夫计划过一种悠闲的人生――三个月滑雪、三个月旅行、三个月休息,诸如此类;而年轻十几岁的她还有很多想干的事情,打造出自己的化妆品王国,然后又卖掉了,总是很忙。所以后来他们分开了。其实这两种生活都不错,只要你自己喜欢。玩得很有追求也很好。

现在流行“永远年轻”。

第一部分生活方式篇得到“复原力”

2000年网络泡沫的破灭时期,美国一对从事IT业的夫妇同时失业了,当时成千上万的网络工程师们都找不到工作。由于双双失业,贷款购买的房子不得不出售了。两个人的脾气都变得很坏,争吵、摔东西成为家常便饭。妻子找到一份报酬很低的临时工作后争吵仍在继续,情况甚至变得更糟糕,两个人一度打算离婚。在经济状况和情绪都最糟糕的时候,一天早上妻子在窗前发誓:要挽救这个家庭,每天想一件高兴的事情让自己的情绪好起来。她真的做到了,家里的气氛开始好起来。丈夫也开始在妻子外出工作的时候承担家务、照顾孩子,并且学习新的技能。后来随着IT业的逐渐好转,丈夫得到了两家大公司的任职邀请,生活开始重新步上了轨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