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 > 分节阅读 13

分节阅读 1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有一位朋友的朋友在一家“500强企业”的高科技公司工作,公司待遇非常优厚,可是在做了好几年“螺丝钉”之后他也有点其他的想法。因为常常去香港,每次去当然要帮别人带好多便宜的化妆品回来,就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在北京开一家像Sasa那样的专卖化妆品的连锁店。每一次类似的朋友聚会,大家总是会讨论自己的创业计划,例如开蛋糕店、加盟小型连锁超市、做公关公司等等。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事业蓝图。不一定是自己创业,也不一定直接跟赚多少钱有关,也可能是希望从事某个自己一直向往的有趣的行业。有的人只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如工程师、作家、艺术工作者等等;而有的人则希望在知名大公司里做到一定的职位,成为一位抢手的职业经理人。

但是实际上到处都充满了犹豫不决的人,对现状不满、下一秒种又自己给自己拿出了一个现状还不错的理由。一位医学院的学生选修许多文学课程,还乐于拉着每一位人文学科教授倾诉自己是多么地有文学天赋和爱好,小学时候就出过书。但是因为被保送到医学院,而且为将来前途着想也不应该放弃现在的专业。那么这样的陈述除了占用别人的时间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你已经做了选择,那么你抱怨的是谁?谁不给你机会?

如果你一直在抱怨工作不合自己的兴趣,那么一定要在35岁前完成调转。如果你一直在抱怨上司和同事,却觉得工作本身还不错,那么一定要试着做些什么去改善关系,实在无效再考虑调动。

继续不喜欢的工作就是恶性循环

(享受)公司的办公方式。这种兴奋感至今也没有消退。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例如费用报销,北京的员工出差去上海,在上海就可以在网上完成报销的工作。在网上完成报销内容的填写后,系统会给每一单报销一个跟踪号码,员工只需要在特制的信封上写上这个号码,装上原始发票、单据等寄回北京的财务部门就可以了。此时系统也会自动通知该员工的上司,如果老板三天“不反应”,就表示默许,系统就会自动给该员工的帐号上打钱了。财务部门甚至不会检查每一个信封里的发票,只有很少比例的抽查。当然系统有一些对“高危人群”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吃饭的金额只能在几百块钱以内,超过了,系统上就不能通过。每个月还会有全公司的“排队”,每个人都会知道自己的手机话费或其他费用在所有人里排第多少位,他的上司和相关的人也会知道。所以人人都会自觉。

很多外企进入中国之后,工作空间更见“柔性”:添了叫Pantry(小厨房、休息室)的地方,公司免费供应咖啡、红茶甚至饼干、点心。当思科的公关经理走过茶水房,微笑着叫工友替她准备两杯好咖啡时,“一会儿老公和女儿来接我下班,不然我又工作到12点”,心情应该还是不错的。最近见报率颇高的施瓦辛格的太太,一位前电视工作者,据说一次被安排采访卡斯特罗,这无疑是一个新闻从业者出名的好机会。她却因为必须参加小女儿开学的纪念性时刻而要求改期,而且被通情达理地接受了。尊重个性的工作氛围的确很吸引人。

大公司在电脑和网络方面投入很多钱,员工们可以享受一种自由自在而且颇有创意的工作方式。进西门子工作,每个人一开始就配备笔记本电脑。IBM的实验室里,大家坐在充气塑料球体上、笔记本电脑搁在膝盖上办公。据说这样可以激发创造力,因为坐不稳;而且便于移动,几个人可以随时“组合”到一起讨论问题。惠普公司倡导的在销售人员中实行移动办公,现在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里推行。销售人员经常在外跑,每个人都配有笔记本电脑。在办公室里不给他们固定办公位置,到公司后,拿着自己的电脑和一个装电话等零碎物品的小箱子,可以随意找个合适的地方坐下。电话分机会自动切换他现在的位置上,就可以办公了。如果他离开办公室,这个位置就空出来给别人用。惠普公司因此可以节约1/3的房租费用。思科员工去到全球任何一个思科的办公室,不用给行政人员打电话要求安排,马上就能开始工作。首先用自己的胸卡可以打开任何办公室的大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只要连上任何一条空闲的cable(电缆)就可以工作,只要连入了公司内部网络,所有的联系方式和其他办公资料都可以容易地找到。在韩国的办公室无线连接已经成为现实,可能很快成为全球思科办公室配置的新标准。在个人电脑里也集成了软件形式的“IP电话”,个人分机等于随身带,只要使用上习惯,实体电话都不需要了。固定座位的分机电话及语音留言、传真等都可以转移到家庭电话、手机、个人邮件、或者笔记本电脑上安装的IP软电话上。诺基亚的员工更是在外通过一部只能手机就能连接公司的网络,查找资料、收发邮件等。

为将来铺路

其实都是汇率惹的祸,否则不会但凡沾洋字的企业就提供高薪,行业和内外资企业的薪水差别那么大。助理级别的1000美元月工资,在美国当然过得紧巴巴;拿到北京来,8000多元人民币,就是高薪了。至于生活,北京似乎已经比肩欧美。虽然一美元和一元人民币有八点几比一的汇率,换算起来薪水似乎相距甚远。但实际上,购买力相当,一美元不过能买一个汉堡,一元人民币能买一个肉饼。

美国最近流行一个叫“学徒”的纪实秀电视节目。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台(NBC)推出的这个节目,舞台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熟悉的办公室。16个参赛者,八男八女分成两组,到纽约来面对地产商唐纳德特朗普的挑战。大家轮流担任团队领导,每一周分别做一个诸如卖矿泉水、出租房子的项目。输掉的一方中会有一位对团队“最没贡献”的成员被“炒掉”,最后胜出的一位则可以得到一年的工作合约,年薪为25万美金。随着节目的火爆,节目中出现的“你被解雇了!”这句让职场中人噤若寒蝉的话最近在美国大街小巷成了时尚的口头禅。

所谓的“国际自由族”让人羡慕。那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选择工作方式、自由地选择居住方式、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的人被冠以这个称号。现代工作越来越要求频繁的移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不少人时时要在各大城市之间往返。外企的工作经历会为你将来的跳槽增加重要砝码,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一种对国际化的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各种商业模式和市场预期的探讨中,许多国人都认为欧美的今天就是中国企业和市场发展的明天。因此从IT业开始,特别是市道极尽繁荣的2000年前后,所有人都在积极学习美国经验,看看哪些是在中国还没有人做的、还有机会的模式。现在的金融业也在进行这样的与国际化接轨的学习,所谓“理念”的培养。连想做做小本儿服务生意的年轻人,思路受困时,也觉得不如到欧美逛一圈看有什么新点子。

英语很重要,许多统计显示英语水平好的人群普遍比英语不好的人薪水高。甚至政府也在要求公务员人人会说英语,在大学里当老师外语水平也成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现在的大学生有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英语,另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他的所有课程;小白领们也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这种现象也许不太正常。不过“参加进国际化的进程”的确是马上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

为了证明自己,或者使职业生涯顺利的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35岁以前至少进一次外企吧。

第二部分行动清单篇为事业而不是为工作奔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