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李小龙在电影里展示的功夫,会使人觉得这不是在演戏,而是实战。李小龙在片中的打斗,几乎不带表演的成份。譬如《猛龙过江》中那场餐馆后巷的巷战,一切使人感觉“这是真的”,“这正在眼前发生”。
“真实”是李小龙功夫片的最大特点。截拳道,因其“简单”、“直接”、“神速”,决定了它不适宜表演。它没有繁琐花巧的动作,往往动作的开始就是打斗的结束。因此,截拳道是一种不适宜表演的武术,它不悦目,但实用。
李小龙的“连环三脚”是非常有名的。在《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中,观众见到李小龙凌空飞跃踢脚。其实,李小龙跳不了那么高,是他在罗维及邹文怀的说服下借助了弹床。观众对这一动作大为赞赏,李小龙却极反感,因为缺乏真实感。因此,在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中,他就不使用弹床,不惜剔去令观众拍案叫绝的凌空翻腾的动作。
电影界、武术界的人士对李小龙功夫片的一致评价是:李小龙演的是真功夫。
李小龙竭力反对运用电影技巧来“制造”人所不及的“绝技”,如“隐身”、“穿墙”、“飞檐逾屋”、“水上飘行”等等(这种绝技在港台功夫片中几乎泛滥成灾)。真功夫或许不好看,但是耐看。假功夫尽可蒙蔽一时,但难欺骗一世。
浅显是不少港台影片的通病,浅显的影片却往往能媚俗,博得观众廉价的掌声。虽轰动一时,最终却如过眼烟云。商业片原本如此。收回成本、再创利润是制片人的唯一目的。
李小龙的影片也属于商业片,但他较好地做到雅俗共赏,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咀嚼——影片有丰富深沉的内涵。这正是他多年修养积蓄的结果。
李小龙绝不为钱而滥拍片,他一年两部的进度远远低于港台明星拍片数量的平均水平,他追求的是少而精。
李小龙回港发展之初宣称:“我就是有意地让世界人士作一比较,是中国拳术高明,还是外国拳术高明。人是不可以貌相,人受人尊敬的是技术、知识和智慧。我相信在动作片中,对各种首要的条件我已经付出了忠诚,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磨练,我有信心,自己的表演是最好的。”
李小龙绝非咄咄狂妄之辞,此时的他已修炼多年,准备充分,火候已到,第一部片便不同凡响,并显出他巨大的潜力与后劲。
因此,李小龙在影片中展示的功夫,既不怕电影及武术界的行家挑剔,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截拳道的宗旨是实用,如果掺入虚伪的东西,必然会将现众引入迷途,从而误人子弟。
武道要义
李小龙跟传统的中国武师不同,后者对武道要义秘诀守口如瓶,秘而不宣,只是在性命攸关的非常时刻授其嫡传弟子。李小龙却不然,他不惜采用最有效的现代传播媒介来弘扬他的武道哲学,来宣传他的截拳道。
这自然是电影。
截拳道动作的最大特点是:“简单”、“直接”、“神速”。它几乎没有过程,拳脚就决速直接地击于敌手的要害,将敌手打倒。
例如在《精武门》中,李小龙被敌手重重封死。若是其他功夫片或其他流派的武术,总是要运用多套招式化解,连消带打,险象环生。李小龙却是用“切破法”,拳脚快速凶猛,简单明了。李小龙借自己的打法,来证实某些武艺实在不适宜实战,应当摈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