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 > 第9章

第9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官渡之战是袁绍领导能力的总表演,他的领导行为的诸种缺陷在此得到了集中体现。

无情

袁绍在做诸侯盟主时,向大家宣告纪律说:“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第五回)他一开始就让弟弟袁术总督粮草,这大概是有点“内举不避亲”的精神吧!但袁术出于私心,在军粮上坑害孙坚,二人闹了矛盾,这时袁绍却没有站出来说话,“有罪必罚”成了一句空话。袁绍初见刘备,听公孙瓒介绍了刘备的功劳与出身,即命刘备就坐,对刘备说:“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第五回)华雄搦战,无人可敌,关羽阶下请战,他一开口就问关羽身居何职,知道关羽是县令手下的马弓手,他却在考虑“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及等关羽温酒斩华雄后,他的弟弟袁术反要将关羽、张飞这些“县令手下小卒”赶出帐去,他一言不发。还是曹操暗中使人抚慰,而“有功必赏”的宣言被袁绍本人忘得一干二净。看来,袁绍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官爵显赫,因此他对人所看重的方面,也是其出身和官职,人的功过在他眼中是不足道的。

谋士田丰曾评价袁绍说:“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第二十一回)袁绍确是这样一位不念忠诚的领导人。刘备一度归顺他,合力攻操,但当刘备提议要去说服刘表联合攻曹时,他竟当众表态:“若得刘表,胜刘备多矣。”(第二十八回)关羽曾为曹操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颜、文二人跟随袁绍多年,屡建战功,是他身边的心腹爱将,二人阵亡,未见他有任何悲痛的表示。而当刘备提出为他招降关羽时,他竟高兴地表示:“吾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也。”(第二十六回)至此,人们不禁要为这样的领导人而伤心:作为领导人,如此地鄙视部下,鄙薄阵亡将士,难道忠诚的人在自己的心中没有一点地位?难道活着的部下会不因此而寒心?袁绍不念忠诚,不念功劳,公开鄙薄阵亡将士,与曹操对典韦的一再祭奠形成鲜明对照,这是造成他部下离心离德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官渡出兵前,沮授就把自己全宗族的人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吾随军而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一身不保矣!”(第二十五回)因之尽散家财,与家人诀别。在袁绍手下干事的人没有起码的安全感,他们多被袁绍所忌,落得个可悲的下场。这样的领导人指挥军队,不打败仗才是天大的怪事。

上篇:《风云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一部分》

无智

袁绍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未能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用以将部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又不注意与部下的感情联络,致使本集团缺少以领导人为中心的向心力,而绍本人对人有内忌之心,且是非不明,故而使部下的相互陷害与袁绍的轻信谗言互相加深,结果本集团内讧不止,为敌所乘。

袁绍曾派颜良为先锋进攻白马,沮授向绍指出颜良的性格缺点,认为颜良不能独当一面,绍却回答:“吾之上将,非汝等可料。”(第二十五回)这似乎是用人不疑,实际却是不知人而用之,尤其是他听到建议后不是去对颜良勉励告诫,而是责备沮授,似乎是沮授低估了颜良,这等于挑起颜良对沮授的不满。颜良出兵被关羽斩杀,时刘备为袁绍的座上客,绍听沮授之言,欲杀掉刘备,备以“天下同貌者不少”为理由,认为杀颜良者未必关羽,绍闻言指责沮授说:“误听汝言,险杀好人。”(第二十六回)文丑被关羽斩杀后,绍听郭图、审配之言,又要杀掉刘备,备向绍指出了曹操的借刀杀人计,绍又指责郭、审二人说:“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名。”袁绍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摇摆不定,这尚可以勉强谅解,但他在刘备面前指责谋士,实际上挑起了自己部下之间的不信任,制造了内部矛盾,可以想像,袁绍这种做法是导致他的部下互不团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渡之战前,袁绍集团的内部关系已相当复杂:“将士各相妒忌,田丰尚囚狱中;沮授黜退不用;审配、郭图各自争权;袁绍多疑,主持不定。”(第二十七回)连袁绍待为上客、许诺为之报仇的刘备也谋求脱身上计,这样的战争还怎么个打法!后来,许攸、张郃、高览先后降曹,均是集团内部互相陷害、领导人又轻信谗言的结果。而袁绍身后子辈兄弟互相攻打,正是袁绍生前集团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上篇:《风云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一部分》

官渡败绩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