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 > 第16章

第16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例二,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关键时刻,张鲁派马超兵犯葭萌关,进攻刘备,张飞欲战马超,前来请战。孔明假装未听到张飞之言,对刘备说:“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一听,大声喊道:“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我只今便去,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第六十五回)然后率兵赴关,大战马超。

例三,刘备争夺汉中时,曹操大将张郃来攻葭萌关,孔明聚众将于堂上,说道:“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当。"奇"书"网-Q'i's'u'u'.'C'o'm"”老将黄忠厉声喊道:“军师何轻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郃首级,献于麾下。”孔明对黄忠劝阻说:“汉升虽勇,怎奈年老,恐非张郃对手。”黄忠听罢,白发倒竖,下堂拿起大刀,舞动如飞,对孔明说:“如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黄忠遂与严颜率兵离去。孔明对众人说:“吾料汉中必于此二人手内可得。”(第七十回)后来黄忠用骄兵之计大胜曹兵。

守坛将士被这种场面唬住后不敢行动,他乘机脱身离走。出祁山时,为保证自己兵士陇上割麦的顺利,他装神弄鬼,以四组“神兵”围定四个“诸葛亮”,从四面迷惑魏兵,弄得司马懿也心中疑惑道:“此必神兵也!”(第一百一回)因而军心大乱,不敢交战,保证了蜀兵顺利割麦。为抢夺魏兵仿制的木牛流马,他安排五百兵士在山旁扮作六丁六甲神兵,以配合截击部队。孔明使蜀军装扮神兵,一般是在自己兵力不足时借此以弥补,这种“神兵”极大地迷惑了敌人,动摇了对方的军心,这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必要条件是:第一,对方要有迷信观念,否则就不会被迷惑;第二,自己首先不迷信,因而能随心所欲地安排;第三,达到迷惑对方的程度即止,不能让“神兵”动真格,主动出击,否则就会因为没有“神兵天将”的威力而被识破。

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一种技术手段,它与迷信观念相对立,似乎水火不容,但孔明为了军事斗争的需要,对两者同时加以利用。因为在他看来,目的是第一位的,手段要服务于目的,为了达到战争的目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事实上,对先进技术的利用和对迷信观念的利用还是有所不同的,先进技术越是独占越好,装备自己;迷信观念则本来存在于敌人一方,利用它以愚弄敌人。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只要能和目的相联系,它就是合理的、必要的。迷信的手段在和目的的联系中可以改变自身的性质。

上篇:《风云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部分》

军师的驭将之术

孔明了解自己部将的特性,他依据场合和对象,对部将有许多不同的授命方式。其中有两种方式值得注意。

第一,征求意见的方式。孔明南征孟获时,兵至泸水两军相持。当时马岱从后方送解暑药物和军粮到军中,孔明想借马岱的三千生力军破敌,遂对马岱说:“吾军累战疲困,欲用汝军,未知肯向前否?”马岱回答:“皆是朝廷军马,何分彼我?丞相要用,虽死不辞。”(第八十八回)于是孔明分配给他偷渡泸水的艰险任务。孔明六出祁山时,急攻魏兵不下,他欲联络吴国出兵伐魏,以分散魏国兵力。恰好费祎自成都来军中,孔明对祎说:“吾有一书,正欲烦公去东吴投递,不知肯去否?”祎回答说:“丞相之命,岂敢推辞?”(第一百二十回)孔明遂写信让费祎去送。马岱、费祎均是蜀国的忠臣,与孔明又无私人隔阂,孔明若以丞相身份授命,他们绝不会推辞,但孔明在这里却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

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给接受命令的部下以平等感、信任感,使其在完成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不生怨言,积极主动。同时,孔明对二人分别以这种方式授"奇"书"网-Q'i's'u'u'.'C'o'm"命,还因为他们非本战役的随军将官,系朝廷派至军中,本人对接受任务无思想准备,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能避免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另外,孔明大概担心朝廷给二人会另有任务,不给他们直接下令,留有回旋余地,就完全避免了对他们的多头领导,不至于在他们另有朝廷使命在身时无法接受丞相之令,造成双方的难堪。有这三条理由,所以孔明谨慎地选择了征求意见的方式。

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其对象是忠诚的人,而且是主观能动性强、能独立完成任务的人,上级只简捷地告诉其任务,注意留给部下发挥能动性的余地。

第二,激将式的授命方式。孔明特别喜欢对他的部将采用激将法,有如下多例。

例一,他决定让关羽战黄忠以攻取长沙,临行前对关羽介绍了黄忠的厉害。并说:“子龙取桂阳,翼德取武陵,都是三千军去……云长去,必须多带军马。”关羽觉得军师的话把自己放在了赵云、张飞之下,于是慨然表示:“关某不需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来献麾下。”(第五十三回)于是不顾众人劝阻,执意领五百军马前往长沙。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