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谁最受伤(强推求票)
如果在几天前,这算不上大问题。
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先打台北还是先打基隆,只是进军顺序上的问题。
可是在兵力不充足的情况下,这就不仅仅是进军顺序的问题了。
最受伤的肯定不是罗耀武,反正他一直冲锋在前,“受伤”是家常便饭。
这个时候,吴兴凡刚刚做完汇报。
虽然胜负尚未确定,但是双方都错失了速胜的最佳机会。
不管能不能打下台北,因为张秀英已经逃到高雄,所以下一阶段,大陆将采取“北守南攻”的战略,争取在美日联军大举介入前攻占台南与高雄,依托中央山脉,在台岛南北两端打一场消耗战,用巨大的损失伤亡迫使美日联军撤兵。
统一战争演变成持久战,算得上是罗耀武等人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之一。
可是这已是实现统一的唯一办法。
因为台岛东部地区,只有与台北一山之隔的宜兰较为平坦、是用兵之地,而花莲与台东地区的沿海平原都比较狭窄、无法供大部队展开,所以美日联军出兵参加地面战争,首选宜兰,并且会以宜兰为跳板反攻台北。
与以往一样,这个在军校里从没凭自己的本事拿过及格以上成绩的两栖部队司令的作战报告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口水话还是口水话,根本不像简明扼要的军事报告,而是通篇白话的政府工作报告。
“虽然两栖部队尽了全力,但是现在局势紧迫,还要再接再厉。”陈必时最出众的才能就是处事圆滑,“战局发展出人意料,必须对部署做出调整。四十三师控制基隆港后,两栖装甲旅前去接防,负责基隆的防御重任。”
好戏开始了。罗耀武微微一笑,将目光转向了另外一面屏幕上的方博辉。
“北守南攻”战略能否成功,首先得看“北守”是否稳固。
要想稳稳守住,就得扩大防御纵深,也就得拿下台北,把战线推进到雪山山区,堵住美日联军进入台北平原的通道。
因为基隆港距离海坛岛不过两百公里,不但在战术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也在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范围之内,所以美日联军在台北地区发起两栖登陆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没有必要在攻占台北之前攻打基隆。
从战术上讲,只要拿下台北,基隆就成危地,守军将不战自溃。
问题是,吴兴凡的私欲既让数千名两栖部队的官兵身陷险境,也让陈必时不得不把进军基隆的作战行动提到攻打台北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