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争分夺秒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
从道理上讲,台湾当局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可惜的是,美国不想打地面战、至少不想一开始就卷入地面战争;日本在短期内最多动员两个师,只能担负一个方向上的作战任务;不管台军的表现多么令人不满,仍然撑起了半边天。
军事上如此,政治上也是如此。
台湾当局是美日介入台海战争的政治载体,如果这个仍然得到二十多个国家承认的政权烟消云散,《美台关系法》就没有执行对象,美日的军事行动不但失去了合法性,反而会被视为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军事入侵。
巨款没能买来主权,反而因为露富被美国盯上,换来了“失去的二十年”。
这件事情对很多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让他们认识到富裕但不强大的日本不是受人尊重的国家,只有强大的日本才能在世界上获得一席之地。这件事也对日本的内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出兵伊拉克、参与亚丁湾护航行动、积极参与半岛事务、在东南亚地区展开攻势外交,都与之有关。
从根本上讲,这些都在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行动做准备。
这就是一场战争,一场必将改变日本与西太平洋格局的地区战争。
虽然这是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战争,但是只要把握得当,日本也能从中获得梦寐以求的国家主权。
没有日本,美国可以单独打这场战争。
没有台湾,美国连打这场战争的理由都没有!
美国卷入台海战争不是为了两千万台湾人的自由与民主,而是为了几家银行、十几家能源企业、几十家军火公司、几百万从业工人,以及几百名政客。
因为台湾当局坚持要在联合司令部拥有一席之地,还得在日本之上,所以经过十多天商议,帕特里奇不得不按照白宫与五角大楼的意思,在总司令与参谋长之外设一个副司令,并且将台岛划分成南北两大战场,由台军指挥南面战场的地面战斗、日军指挥北面战场的地面战斗,美军统一指挥全局。
政治上,日本只开了一个条件,既在战争期间组建正规军。
虽然美国并没积极宣扬这件事情,甚至在正式场合从未主动提到这件事情,但是日本当局把话说得非常透彻,只有一个健全的日本才有权介入大规模地区战争,也才有理由让日本军民为之卖命。
政治立场决定了日本的军事态度。
相对而言,反而是台湾当局不好对付。
不管怎么说,台湾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如果不是美国及时介入,就算台湾不会在一周之内输掉战争,也挺不过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