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环形工事
这是专门为侦察兵准备的伪装服,除了数字迷彩图案之外,还能隔绝热辐射信号。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热量无法散发出去,所以任何人穿上半个小时后都会受不了,必须脱下换口气。
穿上这种伪装服,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在上午的战斗中,一枚从头顶上砸下来的导弹将一门迫击炮与三名炮手炸上了天。虽然导弹的威力并不大,甚至没有对十米外的另外一组炮兵构成威胁,但是速度非常快,让“轰炸报警器”成了摆设。
那不是普通的导弹,而是配备在美军无人攻击机上的导弹。
按照诸葛宏彦的说法,不是“死神”就是“捕食者”,而这两种无人攻击机上都有热成像设备。在建筑物废墟里面,因为有大量废钢筋,所以无人攻击机上的毫米波雷达很容易受到干扰,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就是热成像探测设备。
最猛烈的轰炸在午饭后到来,足足持续了半个小时,仅从爆炸声判断,美军投下的炸弹就不会少于五百枚,相当于出动了一个大队的战斗机。
更重要的是,轰炸并没有就此结束。
随着“轰炸报警器”再次发出警报,刚刚站去来的空降兵又按照秩序坐了下来。
第二轮轰炸更加猛烈,只是持续的时间短得多。
经过前面的战斗,就连不久前派来的新兵都知道,这是美军的b-1b、或者b-52g、或者b-2a在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投下的jadm,而且一次性投光了全部炸弹,所以爆炸才会如此密集。
万幸的是,热辐射信号无法穿透水泥墙。
这与很多电影里的情节不一样,即便是最强烈的热辐射信号,也最多只能使整面墙体加热,没有任何热探测仪能够看清墙体后面的情况。
正是如此,爬上表面阵地,小心翼翼的爬到一截拦腰折断的墙壁下面后,叶振邦脱掉了那套碍手碍脚的伪装服。
如果是战斗机投下的炸弹,爆炸的频率就会低得多,而且更有节奏。
大概没想到第二轮轰炸会这么快结束,“轰炸报警器”上的绿色led灯泡发出亮光,表示轰炸结束的时候,洞窟内的空降兵没有起身,又坐了一阵,直到确定爆炸声已经消散,才陆续站了起来。
与往常一样,在陶安康推开密封门之后,叶振邦第一个摸了出去。
坑道里很黑,只有飞扬的尘土,没有呛人的硝烟,表明附近的坑道没有被炸毁。因为叶振邦是战地指挥官,所以他所在的这个坑道的安全性仅次于连部。在他们头顶上方是一栋五层高的大楼,战争爆发前,那里是科技园,有上百家小企业。大楼的结构非常复杂,也非常坚固,挨了几枚炸弹与几百枚炮弹都没倒塌。
来到出口处,叶振邦停下脚步,接住了诸葛宏彦递来的伪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