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兵压境
美国仍然这么干,只能说明,日本还有利用价值。
也就是说,韩国即便不扩大动员规模,也有能力为美军提供支持。
问题就在这里,仅凭十万美军与一百万韩军,能够击败中国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别说击败中国,能够在东北地区打几场硬仗就不错了。
虽然从战略上考量,东北方向只是佯攻,而不是主攻,但是佯攻要打成样子,要让中**队在这边付出足够大的代价,就得有巨大投入。
这里牵扯出了第二个问题,即日本会不会参战。
从长远来看,这肯定对美国有好处。
韩国得到的,则是梦寐以求的先进军事技术,比如f-35a战斗机的生产许可证,还有各种与军火有关的基础技术。
即便从经济角度来看,帮助美国生产军火,也能缓解韩国的战争压力。
不管怎么说,打仗就是烧钱,而韩国的资本并不厚实,如果没有来自美军的巨额军火订单,韩国迟早会被榨干。
作为军事合作的基础,美国自然答应保证韩国的本土安全。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连李一帆都给不出确切答案。
台海战争之后,美国做出让步,同意让日本组建正规军。
看上去,这是美国在兑现承诺。实际上,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以美国的一惯方针,在日本没有利用价值的情况下,为了本国利益,反悔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国不是没有这么干过,而是经常这么干。
从长远来看,日本建立正规军对美国并没有好处。
显然,韩国参战只是迟早的事情。
这一点,军事情报局也获得了足够多的证据,比如韩国的战争动员行动并没有因为中**队全面退出朝鲜而终止,反而加大了力度。
到十一月十日,韩军的编内军事人员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另外还有大约一百万的准军事人员。如果动员深入下去的话,以韩国的人口情况,至少能够动员二百五十万军队与三百万准军事人员。
实际上,根本要不了这么多。
韩军参战,与台军的作用相差不大,都是替美军打后手。按照十比一的比例计算,在美军投入四个师、十万人员的情况下,韩军最多只需要投入一百万地面部队,以及数量相当的非军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