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后继乏力
问题是,丹东绝非一座容易打下来的城市。
早在入朝作战的时候,半数以上的军队与物资都得从这里经过。进入国土防御阶段的时候,为了加强丹东的防御,罗耀武疏散了数十万居民,只留下了十多万愿意拿起武器与军队一同抵御外敌的青壮年。
此时的丹东,已经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座用钢筋混凝土堆砌起来的军事要塞。
在这座要塞里面,还有近二十万同仇敌忾的军民。
美韩联军要想打下丹东,必须付出血的代价,还有大量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日本与韩国引进的f-35生产线也将在二零一三年第四季度量产。
即便j-20能在二零一三年的第三季度量产,到年底的时候也最多只有两百架。
此时中国空军要面对的,是由第四代战斗机武装起来的强大对手。
可以说,情况一点也不容乐观。
这些现象,反映到现实中,就是中**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从整体战局上看,美韩联军花在丹东的时间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要知道,罗耀武放在前沿的只是二线部队,真正的主力摆在后方。
死守丹东的意义绝对不是保护一座城市,而是要保住一线希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二十八日上午,第二骑兵师的先头部队迫近丹东。
在罗耀武的部署下,前沿防御部队正稳步退往丹东。
美韩联军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打下丹东。
这也很好理解,丹东一直是中**队入朝的门户,也是美韩联军入侵中国的大门。仅从后勤保障来说,要将物资运过没有一座大桥的鸭绿江绝非易事。只有拿下丹东,美韩联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后勤保障的问题。
显然,这也是美韩联军将主力集中在西线,猛攻丹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