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遍地主力
三十日入夜后,罗耀武就对部署做了调整,让第十五集团军的四十三师与四十四师沿着交通条件很差的县道南下。
第四步兵师攻打宽甸的时候,这两个师已经到了距离长甸河口不到二十公里的长甸。
因为美军的侦察力量集中在宽甸方向,做进攻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测定中**队的防御部署,特别是炮兵阵地与固定火力点,所以在四十三师与四十四师南下的时候,美军将其当成了经宽甸南下的二线部队,并没引起重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重大失误。
事实上,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失误。
十二月一日凌晨,战斗首先在宽甸打响,第四步兵师进攻第十五集团军。
一开始,美军并没用上全力。
情报现实,宽甸驻军的规模在三万人左右,基本上是第十五集团军的全部主力。虽然第四步兵师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但是加上杂七杂八的非战斗人员,也就两万来人。拼得太狠的话,恐怕还没等其他方向上的部队投入战斗,这边就拼光了。
再说了,第十五集团军以斗狠出了名,与之死拼,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先悠着打,等到其他部队发动,迫使第十五集团军分兵之后,再全力猛攻,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为了加强伪装效果,所有二线部队都征用了大量民用车辆,然后用这些车辆载着特制的坦克与战车模型,在战场上大范围机动。为了增强伪装效果,一些民用车辆还负重而行,加深了车辙印。一些二线部队甚至征用了不少的履带式工程车辆,在道路上留下了履带碾压的痕迹。
总而言之,二线部队都在想方设法的伪装成主力部队。
结果就是,美军的战术侦察再严密,也不可能从如此多的伪装部队中找出主力部队。
美军的算盘打得很响,计划也很周密,可是情报出了问题。
驻扎在宽甸的中**队确实有三万之多,可是其中只有一万多正规军,另外两万多都是二线部队与民兵。
也就是说,留在宽甸的只有第十五集团军的四十五师。
当然,这是加强后的四十五师。在加强之前,四十五师的总兵力只有八前左右,增加一个独立装甲旅之后,就有一万多人马了。
那么,第十五集团军的主力去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