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兵不厌诈
讨论到最后,狄劭康亲自拍板,赋予陈必时全部战时特权,只是涉及到省部官员的事情都由中央决定。
不管怎么说,这算向前迈了一大步。
会议的重点话题仍然是东北抗战,即如何利用当前较为有利的形势,再发动一两次决定性战役,打开局面,扭转局势。
按照刘诚志的安排,罗耀武重点说明了物资紧缺与后勤保障上存在的严重问题。
会议的重点也就落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如何保证部队获得足够的作战物资,以及如何解决后勤保障难题。
显然,这不是一个小小的要求。
要知道,如果赋予了前线司令官全部战时特权,就等于让陈必时掌握了战区内的生杀大权,不但有权力征用民间物资,还可以对任何影响到抗战行动的人进行军法惩治,是死是活就是陈必时的一句话。
对老百姓来说,这无非是换了个做主的人,没有多少影响。
可是对地方官员,还有那些平常就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豪强来说,这就等于把他们的身家性命交到了陈必时手上。
陈必时是什么人?
显然,这不是针对狄劭康的难题,而是针对管元山的难题。
原因很简单,现在负责内政的是管元山,而后方物资供给与运输工作都属于内政,由管元山负责。
让罗耀武有点意外的是,狄劭康并没借机发难。
真要让他动真格的,不知道多少人要掉脑袋。
远的不说,就在不久前,陈必时的得力门生罗耀武就在东北砍了几百个地方豪强与地方官员的脑袋,罪名全是影响抗战。
罗耀武都有这样的胆量,更别说陈必时了。
这个问题,也在高层会议上引起了严重争论,分歧非常大。
如果不是狄劭康与刘诚志主张把重点放在抗战上,恐怕还会成为高层会议的主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