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三个要求
打到这个时候,真要说影响,也只有在敌后打游击的第十五集团军大一点,至少美日联军不得不出动四个师的兵力围剿第十五集团军的小股游击部队。
如果一个集团军能拖住四个美日师团,仗会打成这个样子吗?
当然,账不能这么算,只是很明显,罗耀武的战术没错,姚万平也尽了全力,只是自身能力不够,达不到罗耀武的水准。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高层不肯放人。
直到沈阳被包围,狄劭康才再次提出让罗耀武复制。因为局势迫在眉睫,所以之前几个态度模糊的高层领导才站到了狄劭康这一边。
美日联军打到沈阳后,高层会议天天开,却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来。
问题出在哪,是个人都知道。
归根结底,就是缺乏一个才华出众的指挥官。
不是说姚万平犯了错误,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他本来就只是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没有担任过大规模会战的指挥工作,能力只有那么一点,如果罗耀武在,也轮不到他来指挥这场会战。
再说了,姚万平又不是军区司令。
四月六日,罗耀武回京一个月零七天之后,第一次参加高层会议。
因为对他的处理还没定下来,所以他还是陆军上将,而且仍然是沈阳军区司令。
“关键是,能不能守住沈阳!”管元山肯定不想让罗耀武复制,“如果守不住,派谁去都一样。”
狄劭康哪能不明白管元山的意思,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也无能为力。
他坚决主张让罗耀武复制,就是为了守住沈阳。
当然,问题也不在黎卫东身上。
虽然罗耀武希望由他来指挥前线部队作战,而且黎卫东也有点本事,至少在指挥第十五集团军的时候不成问题,但是罗耀武回京之后,中央就任命姚万平为代理军区司令,把黎卫东撇到了一边。
黎卫东想指挥,其他集团军也不见得会听他的命令。
从各个集团军的作战行动来看,也只有第十五集团军坚决贯彻了罗耀武的战术,即把敌人放进来,然后袭击敌人的后勤保障线。如果其他集团军也这么做,并且在恰当的时候,比如美日联军攻打本溪的时候,在前面狠挡一阵,再集中三到四个主力集团军,调动几个新编集团军与民兵纵队在后方与美日联军打一场,至少不会让敌人在三月下旬攻到沈阳。只要拖到四月上旬,随着粮食运入沈阳,再组织防御,接下来的仗就好打得多了。
可惜的是,没有其他集团军配合第十五集团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