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 雁门变
太尉窦婴不由地闭了闭眼,悲然道:“臣等思虑不周,以致北疆有此失。”
匈奴人的习惯是夏秋交接之时劫掠,接近冬季时返回他们的老家,近日边塞较以往平静了许多,大汉君臣子民无不以为这一年与匈奴的战争即將结束,谁也没有想到军臣单于在过冬之前还来了这么一出,边疆几处郡国之兵重点在防范藩王,更不可能在短短一日之中派出援军。
不只未央宫中,匈奴人將雁门郡劫掠一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传遍了整个长安。不少早就笃定在下次朝会中上表支持和亲地大臣全都犹豫起来。
堂邑侯府中的陈珏是最先听说这个消息的外臣之一,他与对面地东方鸿相视一眼,眼中俱是一片惊讶。
春秋战国的时代不远。一言不合拔剑相向的尚武之风在朝堂民间都有极大的残留。君臣之间的主和一派,也不过是因为确实国力不足这才强加隐忍。
冯敬又对操持弩机的兵士道:“万不得已之时,毁弩。”
冯安已经意识到今日他的父亲要与雁门共存亡。他不由地红了眼,大声道:“太守…”
命令儿子叫他太守,是冯敬的意思,他神情严肃地冲冯安点点头,掷地有声地道:“男儿生不能驱戎狄,死则死沙场!”
冯安紧紧盯着冯敬不算伟岸却站着笔直的身影,想起身在长安的幼弟冯林。他不由咬了咬牙。只要冯氏血脉不断,他又有什么不能豁出去。
黑云压城。站在最前方的都尉高呼道:“汉家儿郎,岂畏死耶?”
虽然上起刘彻和窦太后、下至高低臣子没有任何人在嘴上將景帝的驾崩和匈奴人联系在一起,虽然景帝颇为好色的性格导致了他的身体本来就比较虚弱,但再多地虽然,也不能掩饰景帝当日是在听闻匈奴人的入侵的消息之后才病倒的事实。
大汉君臣正在认真地考虑和亲之事,匈奴人却悍然出兵雁门,若只是如往常那样劫掠也就算了,然而雁门太守、两千石食邑官员冯敬的首级在匈奴人手中受尽折辱。这无疑是对汉人更大的侮辱。
以这一句为始,关隘内外杀声四起,两日一夜之后,苦守不止地雁门郡终于城破,黄土与石块累成地城墙上刷了一层又一层鲜血,护城河的水也不再清澈…
雁门太守冯敬与别驾以下诸多朝官俱战死,其子冯安为匈奴人所掳,不堪辱,自尽于雁门关外。匈奴单于下令枭冯敬首,命健卒挂起于马首边,示威北疆。
河西等郡兵力尚足,亦非匈奴人主攻之地,侥幸得以保全,北疆数郡,终是雁门首创最重。
“你们谁能告诉朕,近疆郡国地兵马都在哪里?雁门被攻的时候李广和程不识都在干什么?”
宣室殿侧殿内,刘彻气的浑身发抖,他狠狠將战报摔在案上,扬声质问刘舍、窦婴和卫绾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