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当面质问
李御涵说:“齐王不是小肚鸡肠的人。我们不要乱猜了,见到齐王再说吧。”
现在那封信已经传到江逸臣手上。江逸臣说:“信里还说,陛下最近一个月身体抱恙,甚至近几天连道观都没去,一直躲在寝宫里,由太医随身照顾。”
容慎说:“这么看来,齐王一走,京城除了陛下,就剩下太子一人了。这样的局势。怕对殿下极其不利。”
周瑀默然不语。
江逸臣将手里的信纸揉成一团,揣在袖子里,说:“多思无义,既然一切还只是变数,何必提前操心?表哥,你且放心去封地,区区几个人,还掀不起什么风浪。”
“燕王走了,治河的事由谁来做?”容哲问。
“新任的工部尚书明义大人即将接替燕王的职位主持大局。”
“我们辛辛苦苦这么长时间,到头来岂不是把功劳全都拱手让人了?”
容慎低声呵斥弟弟:“小哲,慎言。既然都是为了百姓,何分你我?”
容哲撇撇嘴,退到一边。
周瑀见江逸臣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里不觉踏实了许多。堂堂大周储君和几位元老公侯,也只有他江逸臣敢用这种口气评判。
江逸臣和周瑀不同,他不是一直被排除在朝廷之外单纯领兵打仗的军事统领,他更是一个盛宠不衰的小王爷,他够圆滑老练,能敏锐地洞察朝廷走向。
周瑀信任江逸臣,不光是佩服他无论沙场还是庙堂都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他是个正直的青年,顶着一张乖巧无害的脸,周旋在各种党派势力之间,自保且保护别人。
姬婴赞许地看了江逸臣一眼,对周瑀说:“时局变动,殿下回封地,北可震慑北狄,南可制衡朝廷宵小,算是最妥当的安排。趁信使还没到,我们尽快把治水一事解决才是正理。”
“我跟你一起去!”江逸臣说。
周瑀考虑的并不是这些,他回过头来斟酌北狄不寻常的举动,说:“北狄这次怕是称臣是假、称帝是真。老六这么做,不只是为了帮我,也是在为大周考虑。”
“不过,”李御涵说,“齐王殿下点名要姬婴陪同,我的这位朋友让我们早做准备,恐怕传旨的信使不日就到。”
“要我陪同?”姬婴指着自己的鼻尖,一脸不敢相信。
容慎说:“朝堂上的青年才俊那么多,为什么齐王偏偏选了姬婴?此举看着并不善意。据我所知,齐王一向大度,就算是因为当初你在街上与他起冲突,事情过了那么久,他应该早就不计较了,这次是什么意思?”
“我看他对我的态度并不坏啊?”姬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