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从员工到老板的五个步骤 > 第3章

第3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小林成功的经验告诉打工族,通向老板的路应该这样走:首先,你要有坚定的信念。为了实现做老板的梦想,你必须不断地拒绝安逸、舒适生活的诱惑;其次,要努力在艰苦的打工岁月里培养做老板的素质,比如财务、人事的管理,生产流程的管理以及把握市场的能力等等。为此,你需要多换几个工作岗位,多接触些各有所长的老板;最后,你还得锻炼自己把握商机的能力。因为启动资金少,一次创业成功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万一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你也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卧薪尝胆,重新积累起动资金,再战江湖。

或许我们可以试一试小林的创业道路,但是我们千万别忘了带着野心。

从这第一笔业务中,小林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诚信是进入市场的敲门砖。他暗下决心,不管是给人打工,还是自己做老板,都要将诚信放在第一位,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历,小林的业务就一天比一天好做了。随着京城市场的迅速打开,他的收入也节节攀升,最高的一个月光提成就拿了1万多元。经过两年多的市场磨砺,小林逐渐成熟起来。他决定趁热打铁,向着第三阶段的目标挺进。

1998年2月,小林开始寻找项目,作办厂的前期准备。他起初想办一个印刷厂,但设备投资太大,光一台进口的胶印机就要1000多万元,而这时他所有的积蓄加起来还不到20万元,这个计划因此泡汤了。好在同年5月,小林在回家探亲时,听说东台市最近几年办了几家纸箱厂,但因为没有印刷厂,成品盒都要拉到邻县去印字。小林知道,在纸盒上印字一般用的是丝网印刷,工艺并不复杂,而且设备投资也不是很大。机不可失,他立即赶回北京办理了辞职手续,然后找到京城一家濒临破产的印刷企业,只花了10万元就买下了他们的丝网印刷机。回到家乡后,他立即申请创办了东台市向东丝网印刷厂,并利用自己打工所积累的市场开发经验,开始着手广泛联系业务,很快就以质优价廉的优势打开了市场。到1999年时候,工厂的面积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而且还招了5名工人为他打工。他每年的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实现了他做老板的梦想。

然而,小林对此并不满足,他仍然在不断地寻找新的项目,以期打开创业的突破口。不少亲友劝他说:“小林,你办这个企业不容易,而且现在收入也不错,何必还要再折腾呢?”小林回答道:“如果我不折腾,哪来的这个厂呢!但这个厂在我眼里只是个小作坊,离我奋斗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小林考虑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有优势的特点,便萌生了办一个玩具厂的想法。但是,办玩具厂一下子就要进几百台缝纫机,还要有足够大的厂房,因此,资金又一次成了他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正在这时,小林在《新华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浙江人的创业意识。该文说他们如果有10元钱,就会向亲友借10元,向银行再借10元,凑成30元创业。而大部分中国人习惯的创业方式则是从自己现有的10元钱中拿出6元钱来创业,用剩余的4元钱给自己留条后路。但这样的企业缺少背水一战的决心,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就败下阵来。

浙江人的“30元创业法”与小林的“野心”不谋而合。2001年初,他拿出自己积累下来的40多万元资金,又向亲友借了近20万元,在东台市梁垛镇个体工业园区征用了5亩土地,开始建筑厂房,然后再用厂房作抵押向银行借了50万元的贷款,购进了设备和原料。正是采用这种办法,小林只用40多万元的原始积累就完成了100多万元的项目投资。

玩具厂办起来后,小林很快用诚信和质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进而打开了上海外贸的大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五国和香港市场的订单纷至沓来,创业的第一年,小林就赚了40多万元。2002年,他继续扩大生产,招聘的工人达到了230多名,工厂的规模再次扩大,先后盖起了三幢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厂房,总资产超过了300万元。

自2001年以来,小林的玩具厂已累计生产出各类玩具1200多万件,在出口的五国和香港特区中,平均每25人就有一件他厂里的玩具,他成了苏中地区远近闻名的“玩具大王”。

从打工者到老板的路到底有多远?到底要怎么走?有人说隔了千山万水,有人说只有一步之遥。前者觉得自己天生就是给别人打工的命,于是安于现状,辛苦而满足地挣着那几百元工资,连跳槽的心思都从未动过;而后者则相信只要有“野心”,并付诸行动,做老板就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