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虽然在占碑和巨港两地还有约9千人的东盟地面部队,但均为缺乏野战能力的工程和后勤支援部队。东盟联军在苏门答腊地区的地面战中被完全歼灭看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而此刻在远离战场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略防御司令部内,印度远东战区总指挥阿塞得.普拉什中将的目光开始转向东盟各国的本土。
战争的目的并不是消灭一个国家的战争力量,而是通过消灭一个国家的战争力量去摧垮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普拉什中将一直以来都认定对于印度和东盟的这场战争而言,苏门答腊并不决定战争的走向。早在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人就知道只要打击了章鱼的头部,它的触手自然毫无用处。
吉隆坡、新加坡、曼谷,普拉什的眼睛注视着地图上这些闪烁着的文明之都。它们才是东盟联军抵抗意志的核心。只要摧垮了它们,那么沼泽地的那14个营将立马变成2.7名高举双手的俘虏,登陆马来半岛的时机看来已经成熟了。
在马来半岛上,印度前期渗透和空降的特种部队此刻正在两个方向上与泰马两国的陆军撕杀着:
“哒、哒、哒”熟悉的自动步枪射击声从杜迈港港区的方向传来。山玉成迅速命令自己的部下组成战斗小组分进合击,全力夺回港区的控制权。
夺取杜迈港的行动最早并不在印度军方的计划中。但不甘心在苏门答腊地面战中充当配角的前印尼军政府领导达布拉基却主动要求担任此次行动。并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制造出杜迈港难民如潮的景象。而将自己的部下混入其中。合法的偷渡到马来半岛。很快印度军方就发现此举的战略意义,迅速从第57山地师调集了2个营的特种部队,配合达布拉基的行动。
此时的杜迈港早已成了血流成河的战场。达布拉基的枪手混在难民群中向马来西亚的水警们开火。场面一片混乱,混战中不计其数的无辜难民倒在双方的流弹下。马来西亚水警火力根本无法压制对方疯狂的扫射。而手持AK-47的枪手乘坐着架着重机枪的皮卡向港区冲来……。
山玉成和他的部下迅速夺取了港区的制高点—一艘停在港区内的老旧货轮。居高临下猛烈的扫射着不断掀掉伪装冲入港区的枪手们。但很快山玉成就明白自己的努力是何等的徒劳。两架俄罗斯的新锐武装直升机—米-28H“浩劫”出现在杜迈港的上空。2A42型30毫米机炮打得柬埔寨士兵抬不起头来。而印度陆军的‘阿布伊‘新型步兵战车也驶了过来。东盟联军畏之如虎的印度陆军第57山地师已经来了……。
第十六章:决战马来(二)
印度陆军第57山地师隶属于印度陆军第3军,下辖3个旅。虽然名为山地师(即应擅长山地作战),但事实上该师却是一个印度重点培养和组建的快速反应部队。对内可以担任特别反暴乱的任务,对外则可以承担长距离远征的使命。该师不仅精通作战;而且熟悉印度周遍所有危险地区民族的社会、文化和民族背景,适合在热带雨林和危险山区担负作战任务。另外,特别引入注目的是,该师现役部队还包括(处理民事的)民事分队和心理战分队。
在苏门答腊地面战开始以来,印度陆军第57山地师一直作为印度陆军的长臂,利用直升机群的机动。在苏门答腊岛西部的山地地区快速突进。4昼夜行程1000公里,控制了苏门答腊岛西部重镇—港口城市巴东。至此实际上东盟联军的整个侧翼已经暴露在了印度陆军的刀锋之下。
随着烈火III的引爆,东盟联军空中优势的失去。印度陆军的“侧钩拳”开始全力的出击了。
与第57山地师一同机动的印度陆军第77空中骑兵团,在巴东建立了稳固的前进基地之后,便开始大规模出击。印度陆军大量装备的米-28H“浩劫”、米-35“阿克巴”(俄罗斯的米-24印度改进型)武装直升机群象贪婪的秃鹫呼啸着沿着山麓而下,扑向向南撤退中的东盟联军。
就象山玉成预料的那样,由北干巴鲁到占碑虽然只有不到400公里的距离。但是由于沿途水网密布。印度陆军航空兵以主要桥梁为节点,迅速切断了东盟联军南撤道路。随着机降印度特种部队对甘巴河、关坦河、哈里河沿岸桥梁的摧毁和控制,包括新加坡陆军2个师在内的东盟联军40个营将近2.7万人的机械化作战部队被分割包围在了苏门答腊岛中部的沼泽地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