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但在这次战役中中国陆军的表现,却一度被倡导“新闻自由”的香港媒体所诟病。某电台的知名军事评论家在自己的专栏节目内,大肆批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表现:
“战略上毫无新意,我们看到的还是围点打援、坑道作业这些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把戏。”
“根本没有组织起象样的空地协同的作战,夺取阵地的手段基本还是大炮加冲锋,靠政工宣传要求战士冒着敌人的火力前进。结果造成了一线部队巨大的伤亡,官方数字是伤亡1500余人,不过真实的数字呢?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对于这些恶评,远在曼谷南部帕塔亚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部内的胡维风中将置之一笑。没办法,没有参加过实战的军事评论家永远都在追求高新的战术理念,信息战、火力控制、空中打击……仿佛二十一世纪的战争再也不需要陆军一样。但实际上,即便强如美军在费卢杰攻坚战中,面对只凭一腔血勇的伊拉克反美武装,最后靠的也能是步兵的逐屋争夺。
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并非无力夺取春蓬府区域的制空权,但是胡维风中将却要求空军尽量不要进入这一战区。这不仅是为了暂避印-俄空军“方块-A”空军中队的锋芒,更是由于对于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以地制空的中国陆军来说,谁掌握天空并不重要。
但当中国陆军的装甲集群开始突击之时,印度伞兵最后的机动力量也投入了反击之中,残存的4辆俄制2S25“章鱼”-SD式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从固定的掩体内驶出。
2S25
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采用BMD-3伞兵战车的加长型底盘,但负重轮由每侧5个增加到7个。一门125毫米滑膛炮装置在全密封旋转炮塔上,构成轻型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它战斗全重仅为18吨,是典型的“小车扛大炮”的轻型战车。缺乏装甲突击力量的印度伞兵一度将它作为坦克来使用。
在近距离的对抗中,2S25“章鱼”-SD式自行反坦克炮的2A75式125毫米滑膛炮接连摧毁了超过20辆中国陆军的坦克,但在数量的绝对劣势下,他们的反击最终以自我毁灭而告终。
1月3日晚8时,印度伞兵在炮火覆盖下的白滩野战机场最后一次集结,此刻他们不足1200人,既没有弹药和兵力进行反击,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突围。所有的掩体里都是伤员。
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印度空军还不擅长防区外的精确打击,却缺乏对战场的信息实时监控能力。印度空军的机军即便突破中国陆军的防空火力网,飞临战场的上空也难以对中国陆军的行动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不过随着战线的继续前推,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补给线必然将进一步的延伸,在印度空军全线失利的此刻,中国空军如果再不夺回战场的制空权,不仅将影响陆军在泰国中南部的交通补给线的畅通,更将延误下一个阶段的城市地域攻坚作战的进展。
经过了近一周以来的激烈空战,印度空军战前在远东战区前线各机场集结的庞大机群,已经被遭到了空前消耗和削弱。苏门达腊岛的天空已经看不到印度空军战机的身影了,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野战机场的跑道上也稀稀拉拉的没有几架战机了。
哈林德尔.苏德少将向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印度远东战区司令部发出了最后一条讯息:我已命令销毁了一切可能为敌方利用的物资,愿祖国取得最后的胜利。天堂再见!
随后哈林德尔.苏德少将下达所有的部下停止抵抗,并通过无线电向中国陆军发出了自己投降的决定。但这位62岁的少将却再也没有走出他的指挥中心,他用饮弹自尽的方式来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而在白滩野战机场的印度伞兵放弃抵抗后的几个小时内,“克星希纳”阵地上印度士兵仍在坚守着阵地,直到午夜时分。
第二十五章:追亡逐北(五)
春蓬府战役由2007年12月28日开始,至2008年1月4日凌晨结束。中国陆军累计参战兵力总计2个步兵师又1个山地步兵旅,此次战役共歼灭印度精锐伞兵部队约10个营的兵力,顺利打通了克拉克地峡交通线,此后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的装甲洪流可以畅通无阻的奔腾向南,直扑泰马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