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而在今天这个乌云密布、没有半点星光的天幕之下,1辆挂着特别通行牌照的丰田汽车正迅速、安静地朝着目的地前进。那些外形上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建筑里,安装着上亿日元的尖端设备。如果不是事先被告知,任何人不会想到这里就是始建于1956年、日本最大的原子能研究机构。日本第一座核反应堆就在这里诞生,因此这儿也被人称为日本原子能的发祥地。
他们只有5个人,但却要完成了一项无比复杂的任务。负责指挥整次行动是日本原子能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秋田正治博士,秋田是个不折不扣的日本人。不过此刻走在最前面的不是他,而是来自中国的特种兵上尉—罗勇。在行动开始之前,罗勇和所有参加本次“逆鳞”行动的中国特种兵都不曾想过,他们将接受一个日本人的指挥。
此刻在这个寒冷的夜晚,罗勇和他的部下已经杀死了16名日本自卫队的守备部队了,其中只有2人是被他们藏在外衣口袋里的无声手枪击毙的,其余的全部倒在中国特种兵的赤手空拳之下。此刻他们全都坐在秋田正治的私人轿车里,逐渐逼近那些砖造的神秘建筑物。
过去,核爆炸试验曾经是研制核武器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降低了核爆炸试验在研制核武器过程中的作用。日本虽然从未进行过核爆炸,今后也不大可能再进行核试验,但日本一直关注着美、俄、法等国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模拟核试验的研究工作。从技术上讲,计算机仿真核试验对于继续研制和完善新型核武器意义重大。
日本在大型高速计算机技术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完全有能力对核爆炸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日本政府一旦制造出核武器。即便不进行核试验,也能运用高速大规模电子计算机,在三维空间对核爆炸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模拟。
而日本从50年代开始研制现代运载火箭。1970年2月,它用L-4S三级固体火箭将24千克重的“大隅”号卫星送人太空,成为第四个用自己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20多年来,它已用L、M、N、H、J等5个系列的11种火箭发射了50多颗不同轨道的卫星,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空间大国。频繁的发射,使日本在固体火箭领域(包括发动机的推进剂、材料、喷管技术)以及火箭的控制、发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而“固体空间运载火箭”与“固体弹道导弹”之间。技术上本来就只有一纸之隔。倘若把火箭运载的卫星换成导弹的弹头或核弹头,改变飞行轨道,它就成为能攻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式导弹或核导弹。
而为了拔除日本的核牙齿,中国也早已开始了对日本各大核工业基地的特种渗透攻击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准备工作。后来很多历史学家将中国对日本核基地的突袭,归结于对香港被袭的报复。这实际上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说法,香港事件只是中国对日本核工业全面打击的导火索而已。
第三十二章:逆鳞之怒(五)
2008年1月13日凌晨2点50分,距离东京东北160多公里的茨城县东海村此刻正沉睡在一片郁郁的丛林之中。这里名为村,实际上是一个小市镇,只有3万多人口。而在这座不大的小村落中坐落着很多神秘的建筑,一般建筑从采光角度考虑,窗子多而且尽量宽大。可是这里的建筑却以密封式居多。而在这些神秘的建筑物树立的一种两层楼高石碑,处处提醒人们东海村之与众不同。碑上用日文触目惊心的篆刻着:“销毁核子武器,和平使用核能。”
这座小城市里共有15所核能机构。这些机构形成了这里的支柱工业,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雇用了市内三分一劳动人口。日本有52座核电站,围绕著核电站有很多周边核子服务企业。很多地方都不欢迎这些企业,而东海村却相反,把一个一个核子企业吸引到来。
当地人甚至称这里为“核子村”,到处都可以见到同核子有关的东西。路上不断会见到绘有爱恩斯坦漫画像的路标,它们会把你带引到核能博物馆去。一些街道乾脆改上一个“核子化”的名字,例如“原子研究街”。
但这样的优越感来源于当地村民片面只认识了核能的优点,却未能警惕核能的缺点以至危害性。事实上,东海村已多次发生令人色变的核子事故,最近几年来更连续不断的发生,包括1995年,日本“文殊”号快中子反应堆发生液体纳泄漏事故;1997年,“JCO公司”的铀处理工厂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1999年,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都令当地市民陷入空前的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