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萨蒂亚放过试探性进入射程海域进行炮击的中国海军对地支援舰队。此刻随着“台风降临”的密码在各岛守备部队的指挥部被破译出来。印度陆军最后的决战兵器被全面启封,坑道内一个个密封的火力发射箱内一种全新的攻击武器终于露出了他的峥嵘。
这是一种类似于小型导弹的武器:头部为圆球状,机身截面为正方形,机翼为两段,外部为平直翼,翼根及机翼内三分之一为三角翼,翼根与机身融合。为方便储运,机翼可折叠,没有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分为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上下两片,每片尾翼上均有方向舵,而且每片顶部各有一个长长的杆,机体后部是推进螺旋桨。
它的外边并没有太惊人的地方,难道印度陆军真的寄希望于这些看上去脆弱不堪的武器吗?答案也许只有明天才能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武器的名字就叫“台风”,因为它的机身用德文写着“TAIFUN”
第四十章:海岸燃烧(一)
和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相反,最为漫长的一天其实往往是从深夜凌晨开始的。2008年1月27号,也就是西方军事术语中所习惯使用的D-1天,已经在海面上等待了7天之久的中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各部队都接到了令他鼓舞不已,却又不免有些紧张的消息—明天黎明时分,远征军将分三路同时对印度军队所控制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发起进攻。
“司令,你有没有听过农夫和驴子的故事。”跟着走上甲板的战区参谋林太平少将在他的身后小声的嘟囔道。“等打完了这仗,再跟我说吧!我现在很困,明天总攻之前别叫醒我。”
胡维风深深的打了个哈欠,对着身边的林太平说道。他已经连续6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远方的海面上双130毫米主炮射击时产生的巨大火光,继续照耀着这黎明前的黑暗。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增程技术的应用,中国海军对地支援舰队的舰炮已经可以覆盖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前沿各岛的纵深,但是无论如何精准的火炮都存在一定的散布误差,随着射程的增加,散布误差的影响也将成比例的增长。在射程允许的条件,同样威力和精度的炮火,在12公里的距离上摧毁一个典型目标平均需要30发炮弹的话,在40公里的距离上摧毁同样的目标就需要300发炮弹。此刻在中国海军舰炮的轰击之下,印度岛上守备部队正在坑道内,等待着抗击一场大规模正面登陆的血战。
“最新情报,中国海军登陆舰队开始向前推进了。”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略防御司令部地下50米深处的要塞电子指挥中心内,要塞总司令印度海军准将拉维.
萨蒂亚正躺在自己潮湿的床上数着头顶上密集的爆炸声,突然门外传来了印度空军少校阿德瓦尼兴奋的呼喊。
命令简短而明了,但是对于大多数士兵来说,他们需要准备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狭窄而拥挤的船舱内战士们各自检查着自己的武器,军事主官忙碌的比对着军用地图,尽管上面的那些数据已经被再三记住,指导员和政委挨个床位的给战士们打气,虽然他们也同样踌躇和不安。
更多的大型战舰开进了预定的海域,用舰炮抵近轰击岛上的防御工事。在不断怒吼的舰炮火力中,编队中体积庞大的情报搜集船也不时进入火线,毕竟这片海域对中国海军来说,是完全的陌生的存在。
“好的,立即通知各岛守备部队—台风降临。”拉维.
萨蒂亚迅速从床上跳了下来,冲出自己的房间。他终于等到了,等到了一个可以重创中国人的机会。这些天来他已经失去了太多了,中国空军的空中打击远比他想象的强大的多,在短时间内岛上大部分的设防严密的机场和港口都遭到了中国空军的密集轰炸。印度海空军最后的抵抗也被一扫而空。
拉维.
萨蒂亚最后的旗舰—“德里”号驱逐舰也2天前,在布莱尔港内被中国空军的激光制导炸弹击中,如果不是他果断的下令抢滩让战舰搁浅,这艘印度海军要塞守备舰队最后大型舰艇也将饮恨海底。是时候,血债血偿,中国人太过自大了,他们的海空军开始玩起了美国人防区外精确打击的手法。
但他们摧毁的却大多数都是印度军方故意设置的假目标,印度陆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仍隐藏在地下坑道和掩体中,而为了迷惑中国人,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