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171章

第171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于在垂直登陆领域缺乏实践的东盟军队相比,为了应对昔日无比复杂的台海战场,中国军队早已对大规模的投入武装直升机群进行垂直登陆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和实践。在介入印尼内战的泗水突击作战中,中国陆军航空突击第171师—“捕蛇者”正是从加里曼岛南部的前进基地出发,实施了一次成功的武装直升机群跨海奔袭。

而在对中安达曼群岛和南安达曼群岛的攻坚战中,由中国—东盟联合舰队所属的各型两栖登陆舰艇和由征用商船改装而成的“简易直升机空母”上起飞的200架各型直升机各组成了3个团级规模的垂直登陆集群越过印度军队各岛的防御正面,在其侧后实施大规模机降。

实际上印度军方群岛要塞防御司令部对中国—东盟方面可能实施的垂直登陆事先也作了充分的准备。战前印度陆军就对岛内适宜实施直升机机降的平原、丘陵、机场地带进行了重点的布防。印度海军准将拉维.

萨蒂亚相信由小口径高炮、高射机枪、单兵肩射防空导弹组成的火力网足以摧毁任何来自低空的突击力量,即将是在一些部队难以展开的沼泽、森林和峡谷地带,印度军队也不惜成本的布设了大量俄制“旋律—20”型反直升机地雷。

经过电子沙盘的推演,拉维.

为了应对本次“冰山再现”作战,中国政府临时征用了超过200艘以上的中国、东盟各国民用船只参战。这些民用船只在中国本土各港口经过简单改装之后。便成为各司其职的海军舰艇。轻型运输船、拖网渔船被改装成为电子侦察船、登陆舰艇。则大型集装箱货轮、油船和滚装船则被改装成为火力支援舰艇和成有直通甲板和机库的简易空母。

这些商船的战时改装遵循一条基本准则,即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船舶的设备,尽量节省改装时间和费用:改装过程尽量不借助船坞,不破坏船体的主结构,液舱容量应尽可能的增加,以用于油料和压载水只之用,采用标准件以适用于安装其他船厂的的产品。所以仅在10天之内,这些民用商船的改装过程就基本得以完成。其中作为直升机起飞平台的大型商船有12艘之多,有些甚至加上滑跃甲板以作为歼-13H型垂直/短距起落战机的海上平台。

第四十一章:并肩浴血(一)

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场的三维立体化趋势早已将空降作战广泛的运用于广袤战场之上,但是对于背水攻坚的岛屿登陆战而言,轻装的机降伞兵部队往往会成为飘舞在空中的靶子。纵横欧陆的纳粹德国“绿色恶魔”在克里特岛“折翼”的悲壮令各国对垂直登陆的成功可能一度持怀疑的态度。

随着直升机、斜旋翼飞机、地效翼船等登陆工具的发展,特别是直升机的应用,使传统的登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在总结辽阔的太平洋上无数士兵的鲜血所凝结而成的两栖作战经验之后,在美国军事力量的核心—五角大楼第一次提出了登陆作战的全新理念—“垂直包围”。它要求登陆兵从登陆舰甲板登上直升机,飞越敌方防御阵地,

在其后降落并投入战斗。这样无疑可以避开敌方设防严密的滩头反登陆防御正面,极大的加快登陆速度。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直升机群用于登陆作战的,是1956年11月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为了干涉以埃及军队中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英法联军使用24架直升机往返4次,在塞得和富阿港迅速机降了一个营的兵力450余人,成功地配合了登陆部队夺取港口和登陆场的行动。最终策应了以色列军队在西奈半岛的地面战,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

这种方式一经显示,立即引起世界各国军队的重视,并称之为登陆作战方式的一次革命。这种方式的使用使世界海岸地带中适合登陆的海岸地带由17%提高到70%。直升机群在登陆作战中的投入,使原来能作为抗登陆有效屏障的雷场和炮兵阵地、滩头障碍、江河和湖沼,都失去或大大降低了原有的作用。

军事学家们纷纷预言,随着直升机质量、数量和品种的不断提高和增加,可能取代一些传统的水面登陆工具而成为主要的登陆工具。在未来登陆作战中,将集中使用大量的集群直升飞机,采取“蛙跳战术”,实施超越登陆和超越进攻。美军更提出了“超地平线”的全新登陆作战的设想,即在登陆作战中重点要增大垂直登陆兵力比例。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个远征军(约5万人)为例,首波突击上陆部队的8000人中,其中三分之二的兵力应搭乘直升机登陆,仅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乘坐水面登陆舟艇进行平面登陆。

中国—东盟联军当然没有美国人那样的财大气粗,在对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登陆作战中,尽管中国—东盟各国军队都不遗余力的调集各种型号的直升战机以增强各两栖登陆攻击集群的垂直登陆,不过在各登陆部队的比例上,也仅有三分之一的部队得以搭乘直升机进行突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