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5月8日,辩论仍继续进行。反对党议员赫伯特·莫里森在发言中宣布,要求对政府举行信任投票。老资格的自由党人劳合—乔治的发言更为明确也更具决定性,他说:“我庄严地声明,首相应该以身作则,首先作出牺牲,因为在这次战争中,没有比首相牺牲自己的职位,更能对胜利作出贡献的了。”在劳合—乔治说到“我并不认为海军大臣对于在挪威发生的一切,应负全部的责任”时,丘吉尔立即声明:“我对海军部所作的一切,负完全的责任。”劳合—乔治则警告丘吉尔,不要为了掩护张伯伦而使自己变成一个防空洞。丘吉尔在最后发言中,仍然尽最大的努力为张伯伦进行辩护,但他的话不断被反对党尤其是工党的议员所打断,震耳欲聋的喧嚣声使人无法听清丘吉尔的发言。不过议员们的愤怒显而易见不是针对丘吉尔而是针对张伯伦的。
最后,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强烈地表现出对张伯伦及其内阁的不信任。政府虽然获得了81票的多数,这一多数在平时也能保证政府不致倒台,但与过去政府拥有的两百多票的多数比大幅度下滑,而且这是在要求社会各阶层都作出牺牲的战争条件下,所以张伯伦也感到他不能再继续执政了,而应该组成一个联合政府。
5月9日,丘吉尔与艾登和金斯利·伍德共进午餐,他从伍德口中得知了张伯伦决定组织联合政府并准备在必要时让出首相位置。一直对张伯伦忠心耿耿的金斯利·伍德此时也意识到张伯伦及其亲信不能很好地领导国家进行战争,因此他提醒丘吉尔说,如果张伯伦问及哈利法克斯是否宜于担任首相时,丘吉尔应保持沉默,对张伯伦的想法不予鼓励。当天下午,丘吉尔应召来到首相官邸,与张伯伦、哈利法克斯一起会晤了反对党领袖艾德礼和格林伍德,探询工党对以张伯伦为首组织联合政府的意见。艾德礼和格林伍德尽管十分客气,但未作出任何许诺,并明确暗示,正在伯恩默思举行的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将会作出对此不利的反应。
5月10日,在英国政治局势尚未明朗的时候,传来了德国进犯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消息。头天晚上还在表示友好的德国,次日清晨既无任何借口,也未提出任何警告,就展开了闪电般的进攻。坦克、大炮排山倒海般地越过边界,向低地国家的腹地推进。上午10时,金斯利·伍德告诉丘吉尔,张伯伦认为鉴于情况紧急,他应留任进行指挥;但金斯利·伍德认为恰恰相反,只有成立联合政府才能应付新的危机;张伯伦接受了这一看法。11时,丘吉尔再次应召来到首相官邸。应召而来的还有哈利法克斯和马杰森。张伯伦对他们说,鉴于工党的反应,他已不可能出面组织联合政府;同时他认为丘吉尔前一天的发言会妨碍丘吉尔得到工党的支持。现在的问题是,在他提出辞职时,应向国王推荐谁来组阁。张伯伦问话的意图很明显,他希望由哈利法克斯出面组阁,但马杰森拒不在丘吉尔和哈利法克斯两人之间由谁继任的问题上表态。丘吉尔也长时期一言不发,后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写道:“在我的政治生涯中,我曾有过许多次重要的谈话,而这次确实是最重要的一次。通常我滔滔不绝地谈论,但这次却缄默不语。”
在经过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哈利法克斯终于说话了。他已明白丘吉尔不愿由他组阁。而得不到丘吉尔的支持,组成联合政府也是不可能的。正如历史学家泰勒所说:“所有这些人都在丘吉尔的掌握之中。一旦他拒绝进入政府,这些人就会被愤怒的群众风暴所埋葬。”因此这位被泰勒称为“绥靖大公”的哈利法克斯勋爵说,由于他是上院议员,不适合在目前的战争条件下出面组织政府。这样,组织联合政府的责任就落在了丘吉尔的肩上。于是丘吉尔说,“我在国王命令我组阁以前,不准备和两个反对党中的任何一党交换意见。”他以此巧妙地表明了他同意组阁的意图。
丘吉尔认为,只有首相才有权威主持军事协调委员会。于是他在15日请张伯伦担任了主席。
在此期间,战时内阁曾就丘吉尔的两项布防水雷的计划争取法国的支持。对在莱茵河投放漂浮水雷的“皇家海军陆战队计划”,由于虽已下台但仍很有权势的达拉第担心这样会引起德国报复而加以反对,遭到否定。英国决定先实施在挪威沿海布雷,但行动的日期由4月5日推到了8日。就在8日夜晚,德国军队同时向挪威和丹麦发动了进攻。
此前,4月5日晚上,德国驻奥斯陆公使邀请了一些包括挪威政府成员的显要人物,观看德国征服波兰经过的电影。电影在轰炸华沙的恐怖场面达到高潮的同时,推出了“对于这种结局,他们应该感谢他们的英、法朋友”的字幕,然后就结束了。这个结尾对挪威政府是意味深长的;而挪威政府也想努力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所以,当得知英国海军4月8日的布雷行动后,当天挪威外交部的精力都花在了起草对英国政府的抗议上。
但是事实说明:“挪威严格遵守中立是造成了它现在所遭受的痛苦以及我们只能给它有限援助的原因。”从德国方面的行动看,“奇袭、残酷和准确,这些都是进攻无辜的和毫无防御的挪威时表现出来的特点”。德国军队乘着海军的驱逐舰,在按照常规驶回挪威的实际上装满了军火和补给品的矿石运输船的掩护下,轻而易举地攻占了纳尔维克等港口。在48小时之内,挪威的主要港口均落入德军手中。与此同时,德军从陆路大举进犯丹麦。武装力量弱小的丹麦无法进行有效抵抗,很快被德军占领。哥本哈根机场成了德国人向挪威运送增援的最好基地。
英国海军与德国海军在挪威沿海一带进行了殊死的战斗。4月9日,5艘英国驱逐舰进入纳尔维克港湾,凭着出其不意的有利条件,将兵力上占优势的德国驱逐舰击沉了两艘,击伤了好几艘。但在成功地进行了三次袭击后,返回途中与增援的德国战舰相遇,在德军重型大炮的轰击下,英国海军的“猎人号”被击沉,“哈代号”受创后搁浅,另外两艘也都受到创伤,跟着“哈沃克号”撤向公海。10日,英国海军舰队继续封锁所有的入口处,同时海军飞机袭击德国舰队获得成功,将德国巡洋舰“克尼希堡号”炸沉了。在战斗的第一个星期内,英军潜艇至少击沉了9艘敌人的运输舰和供应船,使德军丧失了大批海员。但是英国人自己的损失也较严重。
随后丘吉尔回到了海军部。他看到刚从阿姆斯特丹逃来的荷兰内阁的一些成员们,正在他的办公室里等待。这些人形容枯槁,精疲力竭,眼中流露出恐怖的神色。在与荷兰内阁成员进行商讨后,丘吉尔对在荷兰附近的英国舰队下达了大量命令,指示他们与荷兰皇家海军密切联系,共同阻击入侵的德军。而此时张伯伦仍在作最后的努力,他一面等待着来自工党的新消息,一面让他的私人政务秘书道格拉斯打电话,请外交部次官R·A·巴特勒劝哈利法克斯改变主意,同意出任首相。但巴特勒答复说他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因为哈利法克斯已外出看牙去了。下午5时,艾德礼从伯恩默思打来电话说:“工党准备作为一个正式伙伴在新政府中分担责任。政府要由一名新首相领导,这位新首相应得到全国的信赖。”
这段时间里,丘吉尔日夜操劳,极度疲乏,差点没有累倒。尼科尔森在日记中对他4月11日在下院报告战况时的情形这样写道:
“当他站起来讲话时,显得非常疲倦。开始时他作出一副发表演讲的架势,继而就沉溺于含糊不清的修辞之中,还伴以令人厌倦的嘲笑,我很少看见他这样被动……。他支支吾吾,把报告草稿的次序都搞错了,戴错了一副眼镜,又到处乱摸那合适的一副;讲话时,他要讲的是‘丹麦’,却又一再说成‘瑞典’,一出又一出,成了一次拙劣的表演。”
两天后,即4日13日,英国海军又取得了一次胜利。
“沃斯帕特号”战列舰在9艘驱逐舰护卫下,进入佛斯特峡湾,在纳尔维克港外的海战中,一举消灭了8艘德国驱逐舰,而英国海军未损失一只舰艇。德国以牺牲大部分舰只为代价,将英国海军的主力吸引在挪威北部。但他们在挪威中部和南部的陆上进军则十分顺利,力量迅速增强。盟军曾试图攻占中部的特隆赫姆,丘吉尔就此向最高军事会议说明了参谋部制定的计划并得到内阁批准。但后来因为三军参谋长观点变化,这个代号“铁锤”的计划被迫放弃。新的钳形攻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终于未能成功。最后英国军队“在特隆赫姆,是失败了!在纳尔维克,是进退维谷!”5月,当欧洲大陆上新的战事爆发以后,盟军被迫放弃“经过艰难困苦所赢得的一切”,从挪威全面撤退。
在挪威战役付出沉重代价仍令人失望地失败之后,英国国内“引起了深刻的骚动”。反对党要求对战争的形势进行辩论。5月7日,关于挪威军事行动的辩论在下院举行。下院的议员们情绪激昂,反对张伯伦继续执政的倾向逐渐趋于明朗化了,张伯伦的开场白在敌意的嘲笑声中被打断。而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的议员都以激愤的态度争相发言,矛头直指张伯伦。发言者们都博得了整个下院的支持,四面八方的欢呼声响彻议会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