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石油咽喉保卫战(第一次修改稿) > 第40章

第40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在这时,军官们看到1500×1200大型液晶显示屏上给出了无法相信的数据:中国机群的位置在2秒钟内向左下方骤然挪移了9600米!

怎么可能!中国人研究出空速16马赫以上的战机了?

即便如此,这么短的加速时间,数百G的加速重力也会把机体内的一切生物压成肉泥!

这-不-可-能!

军官们张大的惊讶的嘴巴还没来得及闭上,导弹群已经向左下方含提前量急遽转向,导弹尾巴转过角度,机载激光通讯器机-电开环跟瞄系统反应了一个过大的偏转角,随即受到负反馈系统的闭环纠正回转,又反偏转过头,来回几次偏转,虽然振幅迅速收敛,但是数十公里的距离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几个厘米,激光接受器与F22制导激光束一瞬间脱离了接触!弹载电脑立即切换到原来的多模合成制导,但是可见光以下频率的电磁波信号都被空前强大的压制电磁波湮灭,导弹收不到制导指令,轨迹不变,向左下方直冲了下去!

而且其它武器暂时够不到美军预警机,现在打F22机群还都困难。师长机群现在还没到位置。

三条通道中,最弱的一条是F22对导弹的激光制导。导弹的激光接收器在尾部,F22头部的激光通讯器要时刻保持对准导弹的激光接收器,这是最新前沿技术——被动激光制导的难点所在。对激光本身还不能凭借电磁场使之偏转,偏转对准是凭借电-机跟踪瞄准系统实现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为了发展强激光打击低轨卫星武器系统,面临激光器力矩电机响应角速度不能适应的问题。卫星过顶时的角速度最大,力矩电机系统还能勉强适应,到90年代中,卫星小动量变轨技术发展超过了强激光的力矩电机跟瞄系统响应速度,力矩电机过大的回转直径引起的转动惯量过大和机械精度下降、磁滞后、反向纠正脉冲控制的不确定性,使跟瞄误差角过大了,多了几秒误差,激光就抓不住卫星了。上世纪末,美国尝试使用直径、转动惯量和磁路体积都很小的新型电-机传动系统,使电系统误差角被减小到1/100以下,跟瞄精度和响应速度产生质的飞跃。但末端位置检测-计算机负反馈-电机纠正回转数的闭环系统在每次回转调整跟踪瞄准动作的末尾都出现一个以e负正弦指数函数做减幅收敛振荡的尾巴,这个尾部又严重制约了跟瞄响应速度。本世纪初,ZY研究机构的最新技术使跟瞄精度和响应速度都再提高了2个数量级,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火炮的高低机和方向机、各种雷达天线、飞机和导弹的翼、舵精确控制的同类问题,但是情报表明,美国尝试获得这项技术转让的努力没有成功。

那么,如果美国人把其现有技术水平应用到导弹的激光被动制导上,高速高机动跟瞄就是其薄弱环节,只要设法让导弹或飞机二者之一急遽变向,激光制导就很可能因跟瞄脱节而被切断。

我军的J12故意提前打开主动雷达,在电磁压制的同时,就把辐射源暴露给美军,让美国人轻松地找到目标座标,不过它找到的是电磁虚拟座标的目标。

决策产生了,虽然有3分冒险,但这是唯一破解之法,必须一试。

几秒钟的慌乱后,预警指挥机里面的人们恢复了镇定。

235

美军的双机联网预警机。

看到中国人发出的有指向电磁压制功率达到战区空域信号密度每秒2000万个标准矩形脉冲当量,军官们都暗暗吃惊。这个密度相当于一架战机受到近3万部大功率雷达的集中照射,场强达到了电子战有史以来的空前程度。

这个场强可以让空气中的一个线圈点亮一个小灯泡,可以让一副耳机连上一个二极管就能收听调幅检波信号而无需任何调谐器无需任何放大器,幸亏机载和弹载的线路都处在严密的金属屏蔽下得以保存,场强已经接近硬烧伤的边缘。这说明中国人拥有极其强大的机载电磁波发射系统和超大功率的地面雷达站,这是战前情报没有显示的,需要尽快查明。

但是随着AIM250导弹群不受任何影响,依然对准中国机群高速前进,军官们大大释然了。三位一体的被动激光制导模式成功了!导弹群离中国人的前突机群只有60公里了!弹载多模主动导引头马上就可以打开了!下面就看中国人怎么抵挡2对1的交叉导弹攻击吧!军官们一个个心痒难挠起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