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石油咽喉保卫战(第一次修改稿) > 第124章

第124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美国这次核打击并没有严重杀伤人民,这是事件后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条件。日本不出口农产品,他只是进口农产品,日本甚至连钢铁,水泥这样的基础产品都很少出口了。核污染本身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也可以较快地去除.。核污染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很小,对高技术的出口则没有影响。有限的核污染因此并不能沉重打击日本的经济。日本今后的经济发展必然与我们更为紧密,美国的经济地位会下降。这是事件如何发展的另一个决定的条件。

日本的经济如果垮了,那么他们还会像上次一样,向美国屈服,继续忍辱负重。但是他这次没有垮。结果就是他这次不会向美国屈服。不屈服的表现形式,要由战争演变的情形来决定,

(总理边讲,边用目光和点头与将军们打招呼,一进门就被总书记抓公差,还没来得及和老总们打招呼呢)

也要由我们的军事行动决定。我们的三号预案进展顺利的话,日本的冲绳咽喉被我们控制,中国主导的中日经济合流的态势形成,这就决定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向我们靠拢,他反而不会转过身来玩命和我们打,而是要联华制美。

即使我们的军事行动不是十分理想,只有五分理想,那么日本的联华制美的总态势也不会变,程度不同、形式不同罢了。这里,军事斗争就是决定的因素了。

总书记请总理先就日本的经济状况作一个判断,讲一讲。

总书记是掌握全局主持会议的。主持会议的技巧不在于自己讲不讲,而在于掌握别人讲。顺序也是一种掌握要素。在西山这里,谈刚被核轰炸的日本,先不让军委的人介绍日本被炸的情况和反应,先请总理讲政治经济判断,这个顺序安排反应了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透彻理解。

总理说:

日本和新加坡虽然都是毫无资源的国家,但是日本的经济结构与新加坡的截然不同.

日本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建立在强大的工业基础上的经济不会被几颗炸弹摧毁,即使是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挨过两颗原子弹以及与原子弹相当烈度的大轰炸,德国也挨过摧毁性的轰炸,但是战后经济都迅速恢复.一个有强大工业基础的国家的经济是不会被炸弹彻底摧毁的,而工业基础的背后则是人才基础在支撑.俄国在战后匆匆拉走了剩存的德国设备,而美国却得到了许多德国工程师.设备很快就会过时,而人才的发明创造却生生不息.目前已知的情形是,美国对日本的核轰炸,是针对精心挑选的核设施,并未触及日本的经济基础.日本的工业机器依然强大,工业机器背后的人才基础依然雄厚,人才基础背后的人心必定空前凝聚,众志成城.

说到这里,总理接过一位年轻上校递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

总书记“啪,啪,啪”带头鼓了几下掌,大家倒没有跟着鼓掌。

总书记听到这里,心中接着思考,是啊,人是决定性的。人才基础的背后是人心.而人心向背最后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是基本利益。

这个问题现在来不及思考,缓出一口气来,一定就新加坡事件危机展现出的令人深思的问题,再去请教共和国硕果仅存的缔造者之一,那位已逾百岁高龄的老人.

回过来继续听,总理已经讲到:

美国不想摧毁日本经济,也做不到彻底摧毁日本经济.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