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现在看出这个“出色的颠倒”的正确。恰赫拔哈尔港口的中国军队在巡航导弹突袭之后即使还剩下一些,这些反伞兵力量也还继续躲藏在废墟下面不肯破土而出,他们还在防范下一轮的空中轰炸呢。可就在此时,真正的空中重装甲登陆就要临头了。
833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需要173空降师主力出击的用兵之际,师长发现只剩一半兵力可用了。
本来173空降师有3个空降兵团,其中两个是空降装甲团,1个是传统意义的伞兵团。此外还有配属的航空兵部队等。2个空降装甲团是173空降师的精华,拥有重装甲投送能力,每个团都有1个重型运输直升机大队,24架重型直升机可以垂直着陆放出24辆重达50多吨的M1A3主战坦克,其它直升机机降总共可以投送182辆装甲车辆和火炮,战斗/运输直升机还兼有对地面垂直打击开辟登陆场掩护空降部队的强大能力。
832
美军173空降师师长认为那个应变方案是一个“出色的颠倒”。这个评语本来是总统对国防部长那只大袋鼠制订的“扼制咽喉”和“共同防御”两大战略行动顺序的赞美,指的是先主攻、后佯攻这个一反常规的顺序颠倒。这个颠倒同时模糊了美国对日、对华的战略意图,给日中两方都设下了陷阱。少将现在对伊朗战区参谋部应变方案有感而发,则是因为这个方案要求本师的空降作战放在轰炸机群的轰炸之前。
对恰赫拔哈尔港口的登陆战始终是打赢中国快速反应部队的关键。正规作战方法,当然是使用海军掩护的海上登陆,舰船输送的重装甲部队一定可以打赢通常快速反应部队的轻装甲部队。但是应变方案要求仅明示登陆船队于海上,让中国人认为那个船队还很远,还有充裕的准备时间,同时,使用173空降师对恰赫拔哈尔展开空降登陆,迅雷不及掩耳,让中国人猝不及防。这样做所依恃的是现代化的173空降师也拥有投送重装甲部队的能力!
这还不算什么。应变方案还要把空降登陆放在有人机群轰炸开辟登陆场之前,紧接在巡航导弹突袭之后就把空降部队投进去,看似空前冒险,其实却是出其不意,相对安全。
情报显示中国的快速反应师有5个航空兵团,2个放在扎黑而中转兵站警戒马什哈德方向,在俄军之后构成对第101空中突击师的第二道防御线,1个团保卫他们漫长的补给路线上的那两个蛙跳基地,2个团,包括那个J12大队,守卫恰赫拔哈尔。
刚看到情报显示中国人只把1/5的航空兵力放在他们位于阿富汗境内的蛙跳基地时,少将颇有些不解。这种兵力部署简直视美军强大的阿富汗集群如无物。不过很快消息传来,美军在阿富汗的所有基地都遭到沉重打击,所有航空兵力和导弹发射单位在几分钟内被摧毁殆尽。幸存人员根据弹片判断是炮弹,但是没有任何情报显示中国军队的大量远程炮兵进入了阿富汗并且近到这些基地数十公里的距离!这些“炮弹”落地前曾被弹道雷达侦测到,宝贵的数据传给战区总部,分析出的发射地点竟然远在五千公里开外的中国东海!这是战略导弹攻击!但是非常奇怪:第一,中国人的全部战略导弹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多,第二,中国人不会把全部宝贵的战略导弹都用来打击阿富汗美军基地这样一个次要方向,第三,战略导弹的破片与炮弹片是显著不同的。
战区参谋部的判断是中国人发展出了一种高空隐身战略轰炸机,并首次用于伊朗战区。这种隐身战略轰炸机的隐身性能至少与美国的B-1、B-2不相上下,具有近同温层飞行能力,从那样的高空实施战略定点大密度轰炸…,只是,对这样的战略武器惊人发展怎么战前美国情报部门会一无所知?
看来,中国人的空军发展战略瞄准了超高空和超低空的两端,中间的常规部分只研制了具有机身周缘矢量喷射系统的J12。超低空和超高空的两翼突破是非常先进的现代空军作战理念,中国空军早就悄悄着手奉行了吗?
战区参谋部据此作出紧急调整部署:在卡尔文孙航母战斗群、登陆船队和主要基地上空派出具有同温层攻击能力的高空截击机警戒;命令登陆船队变更航向折转向伊朗阿巴斯港,这在中国人看来会是美军登陆的主攻方向其实是阿巴斯这个战略港口要地;命令美国同温层战略轰炸机群改变方向飞往阿巴斯,这些隐身轰炸机已被证明还是能够被中国新型电子战机群侦测到;命令第101空中突击师的突击轴线从马什哈德方向转向更东面的中国军队在阿富汗境内的蛙跳基地,趁其航空兵力空虚之际截断中国远征军的后方大动脉;命令阿巴丹方向的美军地面主力集群加紧发展进攻,已经证明这个方向上没有中国地效机部队;命令从伊拉克起飞的空中集群和卡尔文孙战斗群的舰载机群经波斯湾――高空通过阿巴斯港上空,让伊朗军队探得到但是打不着,以少量航弹攻击阿巴斯港的伊军设施,主力则直扑恰赫拔哈尔机场和扎黑而,趁那里的防空力量遭到巡航导弹突击削弱之机,炸平那里中国人摆上去的一切;
最出色的命令则是要173空降师主力直接空降恰赫拔哈尔港口,轰炸机群不炸那个港口,空降突击放到了空中轰炸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