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装甲车载的微型无人机发射出来,升空巡视一周后发回信号,说明附近3公里内没有敌军,南3300米处有美军一个小股工兵部队,头上也没有直升机。卫星激光通讯信息表明,第一骑兵师主力的先头部队已进到南10公里处。这是一个空档。
3人小组在铁桥安放了塑料炸药后撤离,30秒后铁桥在轰然巨响中被炸成两段。同时,装甲车越过铁路驶抵西侧悬崖底下射出炮锚,炮锚牵引着钢丝绳钉上了崖顶岩石。锚爪端孔在高压下将土壤固化剂挤入岩土缝隙,将炮锚与数十吨岩土固化成一大块坚实整体,接着装甲车的前置多功能滚筒转动,装甲车悬空爬升,吊上了崖顶。
在山顶,装甲车战士们从装甲车上卸下不少弹药,留下一挺7.62机枪一名狙击手,各自选择好的位置拉开300米距离。装甲车再从小山另一面下山时,美军先头部队到了。
885
张朝晖知道美军工兵只要半个小时就能修复那座铁桥,据桥死守是守不住的,桥两面地形开阔。但是要修桥,工兵就要到达那座桥,而路西小山上的火力足以阻止工兵接近那座桥。美军要拿下那座小山很容易,这也是伊军未在这里布防的原因。但是美军要拿那座小山必须使用步炮协同,直升机也说不定要上来几架,大部队行进间攻击是拿不下来的,美军必须先停下来,拉开架势,再行阵地攻击,这就要堵住它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你拿下小山来也不等于拿下铁桥,走着瞧好了。
机动阻击,强调分散原则。2个雷达点之间拉开的距离越大,对一个目标点的交叉测定就越准确;而两个火力点离得越远,越难以被敌方的集火攻击消灭:用一个炮兵连打一个百米方圆内的点目标,无论这个点目标内有几个火力点,都很容易消灭掉,如果这些火力点分散成相距1000米的两处,那么不仅发现概率降低到一半以下,测定精度降低到一半以下,而且同时火力密度也降低到一半以下,整个打击效果就至少降低到原来的1/8以下,如果敌方这些火力点分散成相距千米的三处,那么综合打击效果就降低到4%以下了,计算过程略。
分散原则是气泡信息化作战的基础原则之一。充分分散也相应带来很高的要求:火力射程要远,足以支持覆盖分散的广大区域;火力精确度要高,使得远程打击不降低效果;通讯指挥能力要强,才能把分布于广大区域的我方各个火力点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小作战单位以至单兵的作战素质要高,数字化单兵要具备一定的敌后特种作战的素质;后勤支援要有效,使广大区域内各个小作战单位都能及时得到支援保障,…,等等。有些内容,随着战事发展会逐渐显露出来。
机动阻击并不是游击战,而是一种高强度阻击战,因为它虽然不具有固定战线堑壕战那种很大的线兵力密度,却具有足够的机动火力密度,而决定阻击强度最后还是火力密度。
西方第一快速反应师内编有一个完整的中岳级数字化步兵营和二十几个连级单位。大部分连级单位用于保卫后方运输大动脉的各个要点,正在配合我军2个伞兵团与美军精锐的101空突师的数十个小打击群激烈对抗,完整的中岳级步兵营被编入空运装甲团,被完全拆散使用了:2个地效机中队突击美军大不里士地面集群,一个地效机中队此刻正在突袭阿曼半岛上的173空降师,152离心电磁炮分队置于恰赫巴哈尔山顶阵地由师长亲自掌握,6台离心式钢珠发射车分散到各个防空要点,3个步兵连、一个垂直突击连被分散投放在恰赫巴哈尔、阿巴斯-贾斯克方向和阿巴丹-阿瓦士方向,其中投放在阿瓦士区域的第一连加强了一个152重迫击炮分队,要负责阿巴丹-霍拉目沙赫尔-阿瓦士一线2500平方公里作战地域的机动阻击,要抵挡美军第一骑兵师、第十山地师和刚从欧洲赶来的第一机步师在巴士拉组成的重装地面突击集群,而这个集群已经连续突破伊朗陆军的3道防线攻占了战略据点阿巴丹,现正从阿巴丹夹克伦河北上,气势势如破竹,犹胜当年的沙漠军刀行动。
张朝晖的这个班,受领阻击地域是夹克伦河两岸的一个20公里方圆的矩形,克伦河西5-10公里有一条铁路直通阿瓦士,河东则有一条公路,阻击地域内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故伊军没有布防,美军也没有对这个地域施行火力面打击,此刻,美军的王牌镇宅部队第一骑兵师正在乘胜进军,高空喷射机群掩护着低空直升机群,低空直升机群的掩护下,气焰骄横的地面部队如滚滚钢铁洪流般夹克伦河北上。
886
884
一个班通常是不可能阻击一个师的。不过,张朝晖对战场作了具体分析,仍然认为任务可以完成,关键是看阻击多长时间。
河西5公里有一座铁路桥,跨越在克伦河的一条小支流上,桥长50多米,桥西百余米有几座高七八十米的小山,虽然不高,对着铁路这面却壁立如削。美军侦察部队已派2架直升机机降了1个班兵力控制了这座铁桥,正等待后面的主力部队通过。
063号装甲车从东面跨越公路,再浮渡克伦河,隐蔽在铁桥东北1人多高的灌木丛里。
1个3人战斗小组借助大片草丛掩护隐蔽接近铁桥,到50米距离,将桥两端美军位置准确标定,猝发信号通过侦制通单元发给装甲车,随即,20发50毫米炮弹突然猛烈地袭击了守桥美军,来不及做工事的1个班机降伞兵立即被两群炮弹爆炸的烟尘火光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