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当然,查阅20万份档案,逐一核对笔迹,工作量是够大的,而且也颇费时间。
198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电脑专家与警察局合作,采用电脑辨别笔迹,使鉴定笔迹的时间缩短二十分之一以至百分之一,大大加快了破案速度。
返回:司鉴网首页《白衣侦探》目录
“变形O案件”
笔迹可以鉴定、辨别,用打字机打出字的信件,也能鉴定、辨别吗?
13、笔划的修补和重新描摹。
14、手的颤抖、迟疑不决和捉摸不定。
15、握笔的姿势。
16、书写在纸面上的布局。
17、书写姿势不正常和书写时特别小心翼翼的迹像。
美国安全勤务局局长尤·鲍曼在回忆录中,曾详细谈到了他在40年代末开始负责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安全保卫工作时,如何侦破“变形O案件”。
那时候,杜鲁门经常收到群众来信。照例,这类信是由他的助手代拆、代阅、代为处理。
其中一封用打字机打印的信,把社鲁门的助手吓了一跳,里面的信纸上写着这么一行字:
“我准备杀死你,总统先生。”
这封信,立即较交到安全勤务局局长鲍曼手中。
18、疲劳、疾病、年龄、酒醉或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当然,这里列举的18条鉴定笔迹的原则,只是针对英文书写而言的。汉字的笔迹比英文更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其中,笔迹真伪的最大区别在于真迹是写出来的,而伪造的则是描画出来的。尽管描画的字可以酷似真迹,但毕竟永远无法避免描画所造成的虚假感。
1956年,在美国长岛发生了绑架孩子的案件。绑架者给孩子的家长赎金索取单末的落款为“Yourbabysitter”,即“照看你的孩子的人”。
警方注意到两个“Y”字上都有“2”形笔法,抓住这一特征,查阅当地20万人的档案,核对笔迹,他们终于在一个犯人的假释报告上,查到类似的笔迹,据此,侦破了案件,逮捕了绑架者,救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