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然而,就是在这一年的5月,一架私人的波音727飞机越过浩浩渺渺的蓝色波涛,从太平洋的东海岸,像一只报春的燕子缓缓地落在了北京。
这位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美国石油巨头,带着20多位专家一起,第一个打破中国经济开放之初的坚冰,进入了充满无限诱惑和美好未来的中国,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中国之行。
他就是亚蒙·哈默。
□大名鼎鼎的石油巨头为了见到邓小平,竟然略耍小技骗过了美国特工,混进了宴会。哈默与邓小平一拍即合成了好朋友,也成了邓小平访美的一个意外收获。
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世界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1898年,他生于纽约,父亲是个医生。而当他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毕业时,他不仅拥有了医学博士学位,而且还拥有了百万家产。
而两年后,卡尔逊也与世长辞。我们可以从1944年3月2日罗斯福给卡尔逊的信中,读到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总统与一个中校之间的信任和情意。
“我亲爱的卡尔逊,……关于中国,我想我们正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特别是关于华北部分。我已经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劝阻中国某些领导人不要对八路军领袖们采取更激烈的反对行动,但这似乎使委员长很为难。然而,我确信,总有一天,我们大家需要你回到那儿去。”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卡尔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是何等的真诚。据卡尔逊的夫人蓓姬回忆说,卡尔逊如实地说了中国共产党的话,却被美国一些人攻击为共产党。在病中还关心着中国的前途命运。1947年4月,卡尔逊在病榻上看到《纽约时报》上的一则消息,报道中共已经突破对延安的封锁圈,大军正在进驻东北时,他顿时拍案叫到:“老天爷作证,共产党人18个月之内肯定会控制全中国。”卡尔逊的预言又实现了。遗憾的是他在说完这句话的一个月后就离开了人间。而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中国的日期与卡尔逊的预言只差几个月。
二战战后,卡尔逊已经是一位准将,他像史迪威一样,确信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和反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也损害了中国及两国的长远关系。这时的卡尔逊再次———因为在战斗中负重伤,他不再在部队服役而主动退役了。———以他独立的品格和忠诚的姿态站了出来1946年11月17日他又发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我经过考虑后的意见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把杜鲁门执政时期的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民的背叛,视作是过去美国外交上从未有过的一大错误。”
无疑,历史已经证明卡尔逊的远见卓识。美国在经过22年对新中国的孤立和“卡死”均是无效的努力之后,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1972年,尼克松来到了北京,中美关系全面解冻,翻开了新的一页。
哈默与邓小平的相识,说来颇具戏剧色彩。
第四部分美国石油大亨与“东方小个子”的握手——邓小平和哈默(1)
一个美国石油大亨与“东方小个子”的握手
———邓小平和哈默
让我们把眼光回溯到上个世纪1979年的中国。
那个时候的中国,可谓是百废待兴,中国的“新长征”还刚刚起步,“改革开放”的口号也刚刚贴到墙上的宣传栏,中国的百姓大多数人家还没有什么电器,甚至有人戴个手表也是稀罕之物。可以说,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教等各方面犹如初春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还留有一层薄薄的霜冻。刚刚实行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还没有吸引大洋彼岸蓝眼睛的目光,外国的经济学家、企业家和商人或者政客们,仍然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