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老吴,三万多溃兵,不是个小数目,万一他带着这些人又返回南京方面,该怎么办?这可不能不防啊!”
“兵也有自己的选择,相信即使韩复成不说什么,张云山、孙定方也会命令部下向那些溃兵宣传我军的装备、福利、保障等优厚条件!你想。乱世当兵虽说为地是保家卫国,但谁不希望能加入一支条件好一点的队伍,毕竟装备、后勤好一点的队伍,作战相对轻松点。保命系数也大点,即使有一些对南京方面死忠的军官,相信也挑不起什么风浪。
何况孙、韩两部身后地是桂系第七军以及川军第23集团军,溃兵后逃经过这两系部队也将被收编。明智点的都会选择留下,现在关键就是要稳定这些溃兵的军心,使其不至于在孙、韩两部抗敌时发生哗变,相信谢晋YUAN也会看到这点,一定会帮助张云山妥善处理。这个就不须要你我来操心了!
参谋长,有情报显示,南京参谋部绝大多数都建议放弃南京,迁都重庆,值此之时,正是我辈草头王迎难直上、大展宏图之时。你我还是将心思放大些,想想这些事情吧!此展若能打好,此地即成抗日前线。将会吸引全国各地抗日爱国志士,前仆后继前来参加。我部能否成就理想就看此一战了,机遇与风险各半,你我宜仔细掌握!”
吴克等人商议孙、韩去留之时。南京方面与日军华中方面军同样在紧急磋商下一步作战计划。
再从地理方位来看,此时凇沪以西、太湖流域撤离之民众、物资只能进入浙江南部、江西、徽州、广德、宜兴等地,徽州路险、宜兴靠近南京,两地正在积极备战,从京杭公路越广德、经芜湖可以到达长江以北地区进入华中,相对安全,因此本部控制区域将成最有利接受凇沪、太湖流域地区物资、民众地前沿地段,正可极大加强本地区之抗战储备力量。
自九月下旬以来,本地区已经接纳52家凇沪撤离下来工厂,同时截至到现在,据简单统计进入芜湖、宣城、以及江北的民众达60余万,其中约10万余人具有简单生产操作能力,上万人受过基础教育,民众素质相对教高,也为本地区六霍一地人烟稀少地地区带来活力,同时,到来的物资、设备、各项资产不计其数,因过于杂乱无法统计,但经粗略估算约在7000万以上,非常有利于本地区发展。
而此时南京方面大溃败,正经太湖水道、京杭公路进入本地区的物资、人员不计其数,据前方消息,京杭公路上人满为患,初步估计单人员也在百万以上,极为庞大,非常有利于本地区人员储备,同时随同人员到来地还有大量物资,当然,物资转移速度较慢,这就须要时间,一段让大量物资转移的时间,每多增加一点时间,本地区在未来战争中就多增加一份实力。”
方先本接在郭清后,清楚的以数据将自己意见表达出来,从事实上支持郭清地建议。
第四卷大战第116章海嘉防线
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FEI认为:淞沪会战后,日军必利用有利形势,携优势陆海空军以及重装备沿京杭国道、沪宁线、长江水道、太湖水道等水陆交通线全力西进。
李长青发言很直接,方先本刚说完话,他就扔掉烟头干脆的说到:“人我要,东西我更要!溃兵要、物资更要,同时江南地区也必须即刻向江北迁移,六霍、合肥、巢、庐等地必须开辟大片生产养殖基地,弥补因芜湖港口战时不能使用带来的民生物资缺乏。
因此,我后勤部门建议韩军长在海嘉线坚守一些时日,以裨我抽调所有能够抽调之车辆,全力参与民众、物资迁徙行动,虽然会因此导致我军加大伤亡,但愚以为,不是我军小伤亡就是民众大伤亡,这样的交换,值得!”
在三人的提议下,众参谋放弃争执,当即同意韩部、孙部于海嘉线阻敌一段时日,既为转移民众、物资争取时间,也为南京方面建立防御阵线争取机会。
命令下达后,已经为巢、芜两地清明的政治环境、吴克卫国军优异的作战素质所深深吸引的谢晋YUAN当即请命,愿意作为卫国军的一份子,带领自己部下前往海嘉线,配合收编溃兵,组织防御。
在谢晋YUAN领命走后,老周看着他的背影有些担心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