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有这些考虑,在空前压力下,石原莞尔在北亚问题上,终于完全得到军部认可。利用北亚与中国交换换取大量机械化装备提升决战能力,并且利用中国进入北亚,阻挡美军获得任何一块北亚领土作为基地,挑拨中美、中俄关系,对目前的日本实在是最明智不过的选择。
43年3月20日,美国太平洋舰队被炸毁之航母在获得补充后,日本海军的优势地位也逐渐丧失。日美海军在中途岛、阿留申群岛分别进行激烈海战,双方各有损失,同时,美军对远东进攻军队兵力提升至15万,日本本土防御迫在眉睫,形式对日军已经非常不利。
石原莞尔为尽快摆脱困境,一方面命令日军南北两支部队不计代价对俄军发起猛烈攻击,以图协助德军尽快解决俄国最后的堡垒,另一方面彻底放弃对北亚的幻想,不断降低谈判条件,以期尽快获得中国的帮助。
在石原莞尔急于获得中国飞机、坦克的同时,中国军部、政府内部却出现的了不一样的呼声。
“吴司令,如你所说,日本战线太长,处处都是弱点,美国海军也在逼近日本本土,为什么我们不趁机主动攻击,获取北亚、甚至南亚这些地区,而非要对日本这样的敌对国进行资助,这不仅我不理解,政府各级行政人员也很不理解?”
显然联军准备以巨大兵力一举摧毁德意军队在非洲的兵力,于距离意大利最近的突尼斯建立空军基地,优先对战斗力地下的意大利军队进行登陆作战。在美国提供地6000多架战机、5000多辆装甲以及大量炮火的支援下,非洲战局立刻发生巨变。
由于德军在联军登陆地点以及兵员上的判断失误,兵力微弱地德意军队迅速溃败,联军沿非洲地中海沿岸几乎以每日百里的速度迅速推进,估计不需一月时间就可以展开对意大利半岛登陆作战。西欧局势立刻极端紧张。
双方都知道,此时战争已经进入最关键地时刻。从联军角度出发,罗斯福、丘吉尔都明白,即便斯大L在怎么霸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旦失利,俄国将失去正面抵抗力量,届时德军可以掉头西向稳定欧洲局势,并集中兵力对付英法美联军,联军再想反攻欧洲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因此即便罗斯福觉得美国还没有恢复元气,也没能将自己的战斗潜能完全发挥出来,却也不得不配合英、俄进行一场大规模登陆作战。中国一直拒绝参战,斯大林格勒险峻的形式,决定了联军没有更多时间准备。
为此,罗斯福、丘吉尔为防止德军自西线抽掉兵力,还准备了总计50万兵力、4000多架飞机、3000辆坦克,针对英国本土以及法国地第二波战役准备。
李宗R认为俄国已经答应归还远东领土,而此时在亚洲地区来说,日本陆军实力根本无法与中国对抗,俄国实力也已大损,在美军逼近日本大门的前提下,也正是中国加入联军对日发起进攻,获取利益的最好时机。军队不利用这个时机,反而在飞机、装甲等先进战斗武器上对对国人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进行帮助,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不仅李宗R难以接受吴克的决定,蒋介S在此时也难得的持坚决反对态度。
美军此次攻击,给石原以及整个日军参谋部发出了一个强烈的警告信息。整个日军参谋部都不得不承认,在战局形式大好的情况下,日本的战线过于漫长,战略铺开太大,已经处处都是弱点。任何一点变故都可能将整个日军所有优势全部摧毁。
此时,原本极力反对石原将北亚与中国进行交换的一些日军将领,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南亚、北亚,以日军现有陆军实力确实难以支撑如此巨大、漫长的战线。不过,包括彬山元在内的,一些日本将领对北亚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绪在内。
对于日本来说,北亚地区距离日本本土最近,对日本来说最方便不过,然而,开发远东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以及大量人力物力,这是目前日本国情根本不能允许的。相对立刻就能对日本进行各种战略物资补充,并且物产、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大量劳动力且战略地位更为重要的南亚地区来说,在南北亚的取舍上,即便彬山元等人再不愿意割舍,南亚也是唯一的选择。
日本政府需要南亚物产维持崩溃的财政、军队需要南亚的矿产、粮食、油料维持战争消耗。同时、美英联军所拥有的飞机、装甲数量对日本刺激太大,日军参谋部不由的计算起双方之间的差距,结果他们颓然发现,如果美英联军全力进攻日军,放弃南亚、放弃中国的支持,其实等于放弃整个战争,而保有北亚等于大量日本军队必须在北亚过至少十年的原始生活。
北亚已经是日本军队的包袱,而中国则是日本军队维持战争所必须争取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