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周围的潜艇军官都不知道他数什么,辛胜放开潜望镜问:“刚才起飞的是5架飞机,怎么回来4架,莫非是被我们的防空部队打掉了?”
“有这可能,不是坠毁就是被击落。”尹端华回答完,又压低声音问:“处长,我们什么时候返航?”
“报告,上级电报。”通讯兵把电报稿拿到艇长面前,艇长马上接过电报看了一下,“我们不能回去,上级决定派海军航空兵对间谍船进行警告打击,迫使他们退出东海,由我们负责观察警告打击的效果。”
“警告式打击?打伤修理一下他们还会再来的,我们这些人也不用忙别的,只能跟踪它。”尹端华一肚子不满,转身离开指挥舱,他就不明白,还犹豫什么,派特种部队直接登船,把船扣留,在专属经济区内,军队是有权扣留间谍船的。
回到自己的住舱内,尹端华平躺在床铺上,看着舱内的节能灯,他是个及其讲究效率的人,他认为不该在一艘间谍船上浪费这么多资源,这样就等于被人家牵制住,一大帮人被捆绑到一个目的不明确的行动中,什么也干不成。
“难道我们真的过时了么?”颜玲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在训练的时候他从来没丢过脸,第一次参加实战就是这个结果?这真让自己失望,难道无人侦察机这么难打?比F-15还难打不成。
“今天干的不错。”晋中原看着甲板上忙碌的工作人员,鼓励着大家。
余飞好奇的问:“派出五架,回来四架,还算不错?”他跟在晋中原身后,好奇的问。
“这你就不懂,侦察危险目标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的限度不要太大就行,以前空军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中队去大陆侦察,总共阵亡失踪了一百多人,损失飞机几十架,那样的损耗,蒋公还认为是低的呢,我们现在可以不牺牲飞行员,而且无人机价格便宜,损失的起。”晋中原耐心的向这个新手解释着。
台空军第三十四中队,就是臭名昭著的黑蝙蝠中队,该中队一直活跃到六十年代,还曾经去越南帮助美军搜集情报,是台空军夜间侦察的主力,主要是用P-2V7、P-3A、RB-17等大型远程夜间侦察机,擅长夜间出动,飞机上装备地形规避雷达,夜间低空侦察的时候很难拦截,但解放军还是是击落了他们十五架侦察机,导致台湾一百四十八名空勤人员阵亡,极大的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不过在拦截夜间低空入侵者的时候,解放军牺牲了不少飞行员,当时歼5歼6没有地形跟踪雷达,稍微操作失误就导致撞山坠毁。当年他们是厉害的角色,不过现在的台空军第三十四中队已经成为反潜飞机中队,装备老掉牙的S-2T反潜机,没什么战斗力。第三十五中队的就是众人所熟悉的黑猫中队,50年使用U-2高空侦察机侦察大陆的那支‘王牌’侦察部队,被解放军的导弹部队击落过五架。
一群低效率工作的人,正浪费着国家的资源,一个军人,一个月内执行一次任务也拿工资,执行两次三次任务也拿一样的钱,为什么不提高效率?这样毫无意义的监视应该停止,强行登船,如果遭遇强烈抵抗,就打沉这艘船。
因为有人驾驶飞机搜集情报成本高,主要是飞行员训练成本和飞机引进成本高,所以军事情报局接过航空侦察这项重任,晋中原就是这项重要任务的实际指挥官,他对无人机侦察的效率还是满意的。但他不满意也没办法,现在除了能依靠RQ-1那样的飞机之外,还能依靠什么?指望台空军第12红狐狸中队老掉牙的RF-5E虎眼侦察机?还是依靠容易被雷达发现的RF-16?RQ-1是台湾唯一能‘安全进入’大陆上空的飞机,但第一次使用就损失了一架,余飞认为如果每次侦察都损失一架飞机,那这样的侦察持续不了多久,台湾有多少钱可以拿出来买RQ-1侦察机,有多少钱能拿来打这样的水漂?
晋中原看着波涛汹涌海面,船上的吊臂操作员正熟练的把一架降落在海面上的RQ-1侦察机吊起来,然后放到甲板上。船员们忙碌的检查着回收的侦察机,主要看看有没有外伤,如果没有,就不需要大修。
外人看晋中原站在一边发呆,其实他是在盘算着把S1基地的情况搞清楚,传说这里有秘密武器。
第八十六章寒酸的武器
汉级核潜艇继续跟踪着间谍船,看着间谍船回收侦察机。辛胜双手抓着潜望镜,调整好角度,看着灯火通明的间谍船甲板,吊钩把一架又一架的侦察机从海面上吊起来,弄到船上。他默默的数着:“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