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启程东渡
不过计言听了一会,没什么新鲜的,基本就是“日本人只会些鸡鸣狗盗之事”或者“倭寇们骚扰我国只是因为中华大陆前些年一直不太平,当下天下已定,海内拜服,日本国王和臣民只有拜服。”
虽然说出的话林林总总,各有不同,但是基本论调都不离其宗。
计言明白了,通译们都是冯澈的拥护者,其实也不能怪他们,别说通译们,当时的大明子民从内心里,压根不认为日本对大明有什么威胁。
日本从秦汉时期为中国所知,到唐宋之时对中国几近顶礼膜拜,全面的学习和效仿,时至今日,除了偶有一些倭寇骚扰事件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之外,整体上中国人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普遍觉得只待大明天子向诏谕日本,他们一定会臣服。
他们很难想象这个国家在后世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多少灾难。
说罢在梅雨宁的名字边上写了一个“琉”字。
计言看到这个“琉”字略微有些不解,正打算接着问王景弘到底自己要去日本哪个地方的时候。
只听见几人说着笑着就走入帐中,来人是冯澈和其他几位通译,他们正边高谈阔论着什么边进入大帐之中。
王景弘给诸位通译招呼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计言看众人来了,知道不再方便继续问下去了,便离了王景弘的案前,回到大家站着的地方,与其他人寒暄起来。
当日计言听到冯澈的发言,虽然很解气,但是他觉得冯澈未免太轻敌和书生意气了,当然他在自己发言的时候并没有没提这茬。
因为当时的情形是“出战派”和“置身事外派”之间的争斗,他自然要站在出战派一方,自己毛遂自荐不说,也鼓励大家为国领命。
而今时不同于往日,
计言强忍住一股冲动,他是真的很想告诉这些人,千万不要轻视这个东方岛国,然而又深知不可能说的太过于直白,因为那只会让众人觉得是自己是临战的胆怯,要临阵脱逃,因此此时他只感到深深的无奈和一种无人可诉说衷肠的寂寞。
计言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其他通译们聊着,日头已临近午时,此时参加行动的通译们都已陆陆续续赶到了,只待郑和。
王景弘并没有叫其他通译也上来每个人给自己来一番选角,决定自己给他们“拉郎配”。
估计是那天见识到了这群书生的厉害,估摸着要是让他们一窝蜂的涌上来自己选择结队之人,还不一定闹出什么乱子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因此计言离开案前后,王景弘则继续低头伏案书写,自己来完成最后的这部分工作。
大帐正中,通译们聚在一起,话题自然少不了马上出行的任务和目的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