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大明做翻译 > 第五十七章 船队起锚

第五十七章 船队起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次点将让计言感到非常的开心,因为在郑和点将之时,他看到了梅雨宁。

被包含在智囊团的这些人不管官阶高低,都是平等的。

郑和会根据具体情况,向智囊团成员咨询。

郑和若是听了你的建议,你的权利相当于郑和,但是如果郑和没有咨询你或者你的意见没被采纳,那么你在这件事上就相当于不存在。

这个需要总管的人,在郑和船队里就是郑和,比较辛劳和费神,但是可以保障权利独揽。

政令只出于一口,没有人可以悄悄的建立一个“小团队”。

往前一百年,蒙古人就曾经用几十万大军做过一个亲身示范。

当时忽必烈野心勃勃的要征服日本,结果在东海上,“神风”把几百艘大小船只一并摧毁,让日本幸运的保持住了本土从未被侵略的记录。

所以虽然祭天这事儿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但是对于出海的人还是特别重要的,起码是个心里安慰。

郑和来了之后,召见了各个分属团队的负责人,随后决定定于五月底点将。

计言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不是通译们的长官,但是却又属于郑和团队的准核心人员。

时间过的很快,五月底,从江浙以及山东调拨的部队和人员等也基本到齐了。

郑和命人在刘家港码头,不远处就是长江,不远处是长江上的一艘艘巨型宝船。

点讲台上,郑和又是一番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演讲。

不得不说郑和真是上天赐给朱棣的出海负责人,他智勇双全,忠心耿耿,口才很好,知悉海外,样貌俊伟,身材高大,而且还是太监,对于朱棣来说真是完美。(身材和样貌很重要,因为他在当时代表大明的脸面,古代长的太差,连当官都受影响。)

点将之后,定了日子就要部队开拔,船队起锚,乘风南下。

这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

当时的大明皇帝朱棣破天荒的设置了内阁这么种机构,内阁里面的大学士有建议权,但是无行政权。

从此以后,不管内阁的名字是文渊阁,上书房还是军机处,万变不离其宗。

那就是这些人都只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并无行政权,只有个别时候,皇帝允许,他们才能当个钦差实际去操作。

郑和自小长在燕王府,是朱棣的好学生,有样学样,他在船队里也设置类似的智囊团一样的组织。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