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爷孙之争
梁老爷子点点头说:“这些我也知道,可私人办钢铁厂官府是不会批准的”。
“问题是如果英国人知道了这个铁矿,他们在那里圈地,找朝廷买下来,朝廷敢不同意吗?琼州孤悬海外,西南部都是荒山野岭,没什么人烟,连发配充军流放犯人都不会去那里,那种地方朝廷根本不会重视,连香港说割让就割让,英国人要片荒山野岭他们肯定同意,,现在的朝廷最怕的就是英国人”。
梁老爷子的书房,爷孙两个已经聊了半天了。
老爷子脸色不好,孙子的胆子太大了,居然不声不响的就去买枪买炮。说实话,象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家里也有几把短枪,十几杆长枪,可是上万支步枪,几十门大炮,这要是放在家里,让官府知道了,就是杀头的大罪啊!可能连朝廷都会惊动,人家肯定会说梁家这是想要造反了。长毛之乱刚平定没几年,朝廷对这些事敏感得很。幸亏合约还没签订,没有白纸黑字的证据,还有挽回的余地。至于那两艘船倒是可以买的,梁家要向外扩张,这种新式的海运货轮的确需要。大清实行盐铁专卖,做这种生意需要官府批准,大规模的钢铁厂大清还没有,私人申办估计不会批准,所以那钢铁厂根本办不了。那水泥厂大清也没有,不过这个不需要官府特批,毕竟只是一种建筑材料,看样子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倒是可以办的。
梁家是商贸之家,下面只有一些小作坊,没有办新式大型工厂的经验,一切还得慢慢来。梁老爷子还是谨慎为主。
“爷爷,我也知道这些事情需要非常小心,所以大家一起讨论时我没有讲,今天就是来单独向你汇报的。”
“没错,因为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事关上千族人的生死大事,不能乱来”,老爷子是一脸严肃。
“其实我讲的这些事情是连在一起的一个计划,你听我给你慢慢汇报”,老爷子听了点点头表示同意。
“我在香港读书时认识一个英国的传教士,我认识他时他刚从琼州回来,不过他回来后没多长时间就发了急症去世了,我得到了他的一本笔记,我在阅读这本笔记时发现上面记录了琼州的许多状况。我估计这个传教士不仅是去传教,另外还有查探琼州资源的任务。这也不奇怪,来到大清的传教士大多具有兼职探子的身份,毕竟明目张胆的到处查探肯定不行,用传教的身份作掩护再合适不过了。”梁大少爷只能慢慢编故事,老爷子只能听他讲下去。
“他在笔记上记录了一件重要的事,这个传教士在琼州的西部昌化县一带发现了一个大铁矿,在他看来,这个铁矿比较容易开采,而且铁矿石的品位比较高,爷爷,你觉得这件事重要吗”?
“嗯,是个重要的事,这大清国地大物博,像这样的铁矿煤矿肯定很多”,梁老爷子的思想还是受时代局限,没怎么重视。
“爷爷,这大清国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钢铁厂,因为以前大清对钢铁的需求量不大,也就是朝廷的军队打造刀枪武器,还有农民的农具,百姓家用的菜刀铁锅。可是时代在发展,现在大清也在学西洋国家发展工业,也造火轮船,洋枪洋炮,将来还会开铁路,钢铁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靠那些作坊炼铁是满足不了的,而且作坊炼铁的质量太差,造枪炮轮船都不能用,现在这些工厂用铁都是出高价从洋人手里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