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面见
两天后,两江总督署衙门。
看着这座曾经的太平天国天王府,梁大少爷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历经十几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终被这所房子里现在的主人带人给消灭了,可留给这个国家的除了创伤损失还有什么呢,整个江南江北地带直杀得烽烟四起人头滚滚,曾国藩也因此被人送雅号:曾剃头。
两江总督署衙内,曾国藩正和其心腹幕僚赵烈文说着话:“京城来信说,都城里满人依旧穷奢极欲,明火执仗之案时有发生,而市肆里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怕会有异变,为之奈何?”
赵烈文:“天下一统已久,分崩离析之期恐不远矣。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待到抽心一烂之局成形,则土崩瓦解之势无可阻挡也”。
曾国藩沉思良久:“不会这么快吧”。
1868年,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早已出版发行,遗憾的是,这部被史书赋予很高地位的鸿篇巨著在这个时代没有受到重视,清政府毫不关注,只在民间有些影响。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日本人居然将这本书奉为圭典,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在日本生根发芽。
后世用了四十多年才推翻了清王朝,而破除落后愚昧的封建思想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更不知道的是有多少无辜者和被蒙蔽者被卷入其中,最后都化为齑粉。
要想更快,损失更小地打破这个乌龟壳,需自上而下,用上层建筑的意识来推动,用科举考试来带动,方能实行。看来紫禁城里的那张龙椅少不得要去坐一坐的。
容闳摆摆手,不想再谈那些糟心事:“我今天过来是想和你去江宁面见曾督,就办大学一事求得他的支持”。
梁大少爷觉得奇怪了:“我这办学又不需要官府出资,为什么需要他的支持?”
容闳现在也算是官场中人,他本身也是曾国藩举荐的五品候补同知,面对梁大少爷这个官场小白只能耐心解释:“你想在大清办点事,没有官府的许可是办不成的,人家随时都能来刁难你,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曾督现在是大清汉人官员第一人,这大清南方有许多官员是他的门生故旧,只要有了他的支持,以后就没人敢来刁难你了”。
尼玛,这大清官场听着怎么象黑社会啊,还得先拜个老大,只是不知道需要交多少保护费呢?梁大少爷一脸郁闷。
见他这副表情,容闳继续劝他:“曾督为官清正开明,你无须太过担心,再说我们办学本就利国利民,坦荡无私,有什么好怕的?”
对哦,想想也是,有什么好怕的,梁大少爷点点头:“行,那就去一趟吧,什么时候动身?”
“按照你的节奏,自然是越快越好,今天就可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