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两路茶亭(3)
我们还在讨论,小敏反应很快,一溜烟进卧室把那堆图纸取出来了,选出标有“肆”的那一张,递给我。
我摁开打火机上的紫光灯,对着纸上一照:“哈哈!出来了!”
一把挡开潘天棒来抢图纸的手,我把纸上的字念出来:
十八洞前忆神仙,
二六火后失真颜,
提到藏头藏尾,我心动了一下,中国古代藏头藏尾诗是一个大系列,除了可以将隐话藏在句首句尾,也可以藏中间,还可以斜藏。
“对了,是一首斜藏诗!”我不禁喊出来。
第一句的“紫”,二句的“光”,三句的“照”,四句的“纤”,连起来是“紫光照纤”四个字!
“纤”字指的是什么,我也不管了,我知道人民币验伪时可以用紫外光照出隐字来,难道四号图纸可以用紫外光照暗藏的文字?
“哪个有验钞的紫光电筒?”我问道。
御制碑赞镇密室,
大家都摇头时,潘天棒混身上下一阵乱摸,居然摸出一只打火机来递给我:“这个可不可以用?”
这种打火机我见过,一端有电筒,另一端是验钞紫光灯。
“嘿嘿,你做导游肯定经常收小费,随身带上验钞设备了啊!”老曾嘲笑他。
“不要笑我,老罗猜得有问题,那个时代啷个会用上验钞技术?”潘天棒说得有道理,如果纸条写在五十年代左右,紫外光验钞技术应该还没有出来,可字谜只能那么解释啊。
老曾皱了皱眉头:“紫外光民用肯定晚于军用,小敏的爷爷在军警机关做过,也许他那时已经知道实现办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