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天下第四卷 第一章 得失(中)
贾诩点头道:“赵云将军说得极是,这位所谓的虞翻先生的做事风格实在是太像太史将军了。”
张绣此时在一旁忍不住道:“既然文和早已经知道这个秘密为何不早一点说出来呢?定会叫太史慈死无葬身之地!”
张绣此言一出,许褚立时瞪起了眼睛,浑身杀气地看向张绣,却被赵云用眼色制止住。
贾诩见状连忙呵呵笑道:“少将军乃是一时怨恨之言,两位不必放在心上。”随即转过身来深深地看向张绣道:“少将军,若是我贾诩这么做了还对得起少将军吗?”
张绣一愣,随即愤然道:“文和,你是什么意思?难道现在这样要我做了败军之将就是对得起我了吗?”
贾诩好似完全没有注意到赵云的表情,仍然一副冰冷的模样道:“别的事情不说,曹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董卓很明显是从徐州的利益出发,正所谓投其所好,掏钱这老奸巨猾之辈,对董卓的根骨倒是摸得仔细。问题的关键是,身为青州的使者虞翻怎么会对这件事情稍加抗议,便再不过问听之任之了呢?虞翻应该知道,若是曹玲顺利地嫁给了董卓,以后太史将军再想对徐州动手那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顿了一顿道:“若我是虞翻,应该利用蔡邕大人在长安的影响力去说服董卓,按照董卓那种附庸风雅的性格,这件事情成功的机率很高。”
赵云仔细想了想,越发觉得贾诩说得有道理,作为青州使者,太史慈假扮的这个虞翻实在是太无能了。在外人看来,居然会对曹豹的事情置之不理,实在是不应该。
不过别人不会像贾诩这般想那么多,因为虞翻实在是个籍籍无名之辈,但是这事情一落到贾诩的眼中,马上就非同寻常起来了。
贾诩看着赵云沉声道:“第二件让我感到诧异的事情是这位虞翻居然和广陵太守曹操的使者鲍信走得那么近,实在是不应该。虽然太史慈将军和曹操乃是多年的好友,但是虞翻在青州军中资历尚浅,虞翻先生本身又是藉藉无名寒门子弟,鲍信实在是没有必要动不动就亲自拜访,要拜访的话,也应该是这位虞翻先生自己拜访才对。而且要执弟子礼。”
贾诩并不因为张绣对自己的恶劣态度而对张绣有丝毫的不满,沉声道:“贾诩永远不会忘记少主人早年对我的救命之恩,所以绝对不会出卖少将军,我贾诩之所以今日人看少将军受辱,实在是为实在是万不得已。”
张绣张了张嘴又忍住了。
贾诩看着张绣道:“少将军,刚才贾诩对赵云将军说的那一番话在赵云将军出现、围攻少将军前都不过是贾诩一厢情愿的猜测而已,当时长安局势风云变幻,局面错从复杂,贾诩哪里敢妄下结论?更怕少主人冲动作出什么事情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张绣冷笑道:“文和,我就不明白了,不就是把太史慈假冒虞翻的事情公之于众吗?有何了不起的?”
不给赵云思考的机会,贾诩侃侃而谈道:“第三个让我怀疑的地方是这位虞翻先生离开长安城的时间,居然比其他诸侯早那么多,名义是长安城乃是多事之地,不宜久留,可是赵云有没有想过,虞翻先生的背后乃是太史慈将军,乃是天下最具实力的诸侯,任何敢动虞翻这青州使者的人都等于直接触怒了太史慈将军,因为他没有把太史慈将军放在眼里,太史慈将军岂会善罢甘休?”
赵云苦笑道:“先生说得真好,我赵云没有一点反驳的理由。”
贾诩呵呵笑道:“多谢赵云将军夸奖,所以说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怀疑这位虞翻大人的身份了。”
顿了一顿道:“自从诸侯会盟侯,我便在研究太史慈将军,发现无论是临淄之战还是洛阳之战还是诸侯会盟之战,太史将军总是那最后的胜利者,而且太史慈将军似乎非常会装傻,每一次不到事情的最后你绝对看不出这件事情是对太史将军最有利。直到真相大白后,人们才恍然大悟,明白太史将军为何会去做那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赵云也是智计过人之人,到现在哪里还听不出贾诩的意思?苦笑道:“先生言之有理。先生一定是发现了今次长安之事也和我家主上以前做过的其他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