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崇祯无语。沉呤片刻,崇祯道:“周延儒听旨,朕授你暗察密报之权……”
一座伸展至阳光下的平台,崇祯在此召见袁崇焕。君臣依尊卑而坐,王承恩在旁侍立。
崇祯亲切地说:“爱卿啊,早在朕登基之前就屡屡听人说过,本朝有个读书将军专能克虏。这个‘读书将军’就是你袁崇焕,‘虏’就是关外的满清。”袁崇焕自谦道:“秉皇上,臣读书没读好,做将军也是勉为其难。”
在召见袁崇焕前,崇祯已将内廷所有关于他的档案、奏章,全部看了一遍。崇祯说:“当年,百官说你是阉党,魏忠贤说你是奸党。照朕看来,你什么党都不是,你是蒙冤受屈的忠臣。”“谢皇上。臣在家中待罪十年了,今天终于重见天日。”崇祯又说:“十年前,你做宁远督军时,与清兵大小二十八战,几乎无一败绩,连努尔哈赤也被你的红衣大炮打伤,不治而死。你是上天赐于大明的常胜将军啊!依你之见,当前,朝廷应该如何对付满清?”
袁崇焕感激地说:“臣万不敢当。臣以为,世无常胜将军,臣与满清交兵近二十年,大约是胜负各半。只是关键性战役,臣都因为仰仗天恩,侥幸取胜了。臣还以为,满清虽然蜗居关外,但满清小而强;大明虽然坐拥天下,但此刻的大明,却是大而弱。”
“你是怕皇上用人而不能放权,既用且疑,处处受制?”王承恩沉默片刻,“这么说吧,皇上出生至今,是二十九年十个月零八天。我侍候皇上,已经三十年零八个月了。也就是说,当今皇上还在皇太后肚子里时,我已经侍候着他了。”
袁崇焕瞠目结舌,吃惊得说不出话。
第六章袁崇焕复出(四)
“我能看得出皇上的心思,我甚至能感觉到皇上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袁大人哪,皇上真心实意地想起用你,皇上会把你看成大明王朝的擎天柱石,皇上甚至会把大明的半壁河山――东北全境的兵马城关都交给你!”王承恩顿了顿,又说:“除此之外,老夫愿向袁大人保证,从今以后,老夫愿做袁大人在朝廷中的可靠内应,老夫愿与袁大人荣辱与共,生死同舟。共同协助皇上,中兴大明!”
袁崇焕激动地说:“王公公……”
崇祯赞许地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臣在家中呆了十年了,每天无不苦思平夷之策。臣以为,要战胜皇太极,关键仍在三策:一为练兵,二为守城,三为联防。”袁崇焕接着把他的谋略展开来诉说一遍:清兵们大都是游猎出身,茹毛饮血之辈,个个好勇斗狠。明军如想战胜他们,首先要练兵。第二,清军的强项是战马,明军的强项是城关。与清军做战,要尽量避免野战,应该坚守城关,相机歼敌。第三,清军八旗来去自由,而守城者却常常坚守不动,这怎么办呢?就需要城与城之间、镇与镇之间互相联防。战时全部出战,防时全部坚守城关,概不出战!如此,才能让清兵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使明军觅得更多的胜机。
崇祯高兴得仰面大笑:“哈哈哈,爱卿,重见天日的是朕哪!
王承恩打断他的话头,说:“老夫该说的都说了,想说得也说了,袁大人却不必对老夫做任何承诺。请袁大人好好睡一觉,休息休息。有什么话,等到御前应对时,跟皇上说吧!老夫告辞。”王承恩揖礼而别,袁崇焕激动地望着王承恩背影。之后,他陷入深思。
周延儒在提灯太监引领之下,悄悄地进入乾清宫。暖阁内,崇祯手执一本书却没有看,显然在发呆、等候。周延儒入内叩拜:“皇上深更半夜召见臣,臣甚为不安。”“平身。”崇祯示意太监退下,说:“你给朕上的密奏,朕看了几遍。周延儒呀,你胆子不小嘛。”
周延儒拱身答曰:“皇上,臣言人之不敢言,赤胆忠心……前朝魏忠贤之祸,当为后世之鉴。臣以为,王承恩之本事才具,胜于魏忠贤。乞皇上早做圣断。”周延儒复又将王承恩仗皇上恩宠,内结宦官,外通封疆大吏的种种行为一一列举,说他的所作所为已远远超出一个秉笔太监的职权范围,违反太祖爷“太监不得干政”的律令,可以说,朝中大小事,没有他不知道的,也没有他不参与的。
崇祯叹道:“爱卿说得都对。朕早年即位,需要一个既能干又忠心的内臣辅佐朕,王承恩适逢其时,帮了朕不少忙。可这些年来,他越做越大了。虽然身为太监,却几乎像个宰相。虽然官居四品,却能把一品大臣拨拉得团团转。朕有时候也气——既气王承恩,也气你们这些大臣,你们要是有点真本事,何至于被一个太监比下去了?”周延儒说:“可,可王承恩身后有皇上……”
“错。百官身后都有朕这个皇上!朕不会厚此薄彼。”周延儒痛声说道:“皇上啊,臣冒死上奏。君臣之道乃朝廷的基础,不可动摇。不论任何人,也不论他忠还是不忠,只要他是人臣,就不许触犯皇权。否则的话,早晚祸及国家,祸及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