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章 考悟性(下)
“竹本空心,皮外多枝节,藕虽多口,胸不染毫尘。”
神清琢磨慧能这句似对联的话语,心中豁然开朗,他不由得起了床,走过去,紧紧扳着慧能的肩膊,由衷地赞叹道:“你呀,才是真正东禅寺的大师兄!”
“你呀,不要乱说。”慧能用手捂住神清的嘴巴,“我虽然如今仍是俗人,但毕竟已踏人了东禅寺。须知,在佛门净土,四大皆空,早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应该只求苦心潜修,莫争高低上下。”
“对!”神清敬佩地点着头。
两位专干杂差的一僧一俗,在低矮破旧的僧房里,促膝谈心.直至天明。
原来,慧能拿到三个煎饼后,灵犀一来,在转身时就悄悄地抽出一个,塞到怀里,然后与神清到梧桐树下嚼食起来。神秀从旁偷窥,见到慧能手中已没有煎饼,以为他已把煎饼全吃光,也来个有样学样,谁知……
神秀正在嫉恨之时,那个长着黑痣的惠明却不识好歹,走近他身边,细声地说:“大师兄,想不到那个做杂工的慧能悟性这么高,今天他是一枝独秀呀!”
神秀瞪了惠明一眼:“一枝独秀?哼,你放长眼看吧!我将是寺前的迎风竹,他不过是堆在地下的藕。”他说着用手指着厨房边。
惠明放眼望去,厨房的地下正七零八落地堆放着一堆藕,他对神秀这个比喻大惑不解:“竹和藕都是空心的,你这是指什么呀?”
神秀的鼻孔“嗯”了一声,骄矜自傲地说:“竹有韧性,迎风而不断;藕是脆物,一拗就会断裂。”
慧能在东禅寺,不知不觉中八个月的时光悠然而过。这天晚上,东禅寺的大钟突然响起,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在洪亮的钟声中,几百位禅僧从各自的僧房匆匆奔向大殿。洪钟长鸣,预示着有重大事情发生。禅僧们用眼神相互询问,但都不知所因。众僧鱼贯进入大殿,几十盏油灯吊在房梁上,将大殿照得通明。
大殿上端坐的释迦牟尼神像,栩栩如生,微微睁开双眼,捻着一支金色莲花,脸上透出一缕神秘的微笑。这缕微笑,与一千多年前的那一天,他在灵鹫山的那缕微笑,一模一样。一千多年前的那一天,注定是个非凡的日子——
当第一缕阳光撕裂夜幕,当第一声鸟啼划破清晨的寂静,王舍城立刻喧闹起来。因为,伟大的觉者释迦牟尼,要在城郊的灵鹫山上宣讲神奇的佛法。一大早,城里的民众扶老携幼,车水马龙,涌出城门……
灵鹫山绝顶,据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常年云雾缭绕,神秘莫测。
他俩的这番话,被在不远处的小和尚神清听到了,他默记于心。
到了晚上,回到僧房,神清见慧能躺在床上就要睡觉,神清才小声地把神秀的比喻告诉了他。
慧能听后,微微一笑:“神秀大师兄讲得不错,他的确是竹,我是藕。”
“怎么啦,你私下也认许这侮辱性的比喻?”
慧能此刻把话音放缓,但声音沉凝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