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五十七品
大家都会念《心经》,对不对?其中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同这句话一样,包括了十二因缘。
你们十二因缘记得清楚吗?如果连这些基础的名词次序都背不出,还觉得自己学问思想非常高,那才是莫名其妙。
恐怕有些居士不了解十二因缘,我再把讲出来: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这三十七菩提道品,仍然是属于有为法,但是佛法是讲无为,讲空,《金刚经》上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怎么空,怎么达到无为呢?
记得有句诗:“有为须极到无为”。意思是说,把有为法修到家了,自然达到无为法空的境界。
所以大家不要自认为是修大乘法,修空的,小善小事都不为,那就错了。
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
四谛是苦集灭道,是学佛的第一步。
世间皆苦,是苦谛;众生以苦为乐,抓住痛苦当快乐,是集谛;要解决痛苦,灭尽苦、集就得道了,是灭谛和道谛。
人类,甚至说一切生命,有个共同的目的是离苦得乐,都想求得享受求得快乐,事实上三界众生都是以苦为乐,把轻微的痛苦当成最高的享受,这就是所谓众生的颠倒。
例如你去按摩很舒服,其实按摩是轻轻打你,打重了你就痛苦了。所以说世间一切皆苦,没有错,没有说谎,懂得如此,才真正解脱得道,离开一切苦得究竟乐,这是佛法的真义。
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如果抽出《维摩诘经》这一句话来考试,要吃苦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