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礼法之争
因为,光有行为约束,而没有思想上的高度,同样无法让人们做到天人合一。
巴东诚并没有急着坐下,而是指了指黑板上的礼法二字,缓缓讲道:“我让人写的礼,是指文圣先师周公所说的礼仪,礼德。而法字则是国家法度,朝庭律法。所以,等会讲课时,同学们应连同周说,法家这两本书一起观看。否则,等会,我讲什么,就有些云里雾里了。”
这时,礼部尚书孔方的孙子孔游站了起来,一边拱手,一边大声问道:“夫子,那我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可以,不过,等在我讲完课后。”
巴东诚笑了笑,“因为是第一课,内容并不多。所以,等会让你站起来陈述时,可别怯懦喔。”
听着巴东诚这么说,同学们瞬间安静了下来。都想听一听,从巴东诚的嘴里,能把礼字讲出什么花来。
据传,京尹府但凡审判一些通天大案,都会先让人从侧面往王宫打探消息后,确认不没触犯到宫的忌禁之后,才敢对外宣布。
更多的时候,内务府都会颁布召书。
有一些,涉及到宫的案件,甚至都不会让京尹府审理,直接下旨了。比如张思成的父亲治疗太子的事。
想到这些,张思成觉得有必要,跟从南方来的巴东诚提个醒。
可看了整个学堂,连他人影也没见着。而学堂中,许多同学就礼法二字,已经在争论了。特别是刘倾慕,更是一人对战三个。
接下来,巴东诚先是从礼的发源讲起。
他说,礼,源自古人祭祀。通过制定祭祀的一系列流程,以及人们在生活遇到的各种事宜,从而产生吉,凶,军,宾,嘉五种仪制。后来人们又在这个基础上演化出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九种礼事,各种礼事又各有具体的仪项和繁缛的仪节,也就我们今天所要遵循的礼仪。
而为什么会有产生礼。
他又说道,礼之所会产生,是因为人们通过制定规则,来维持人间的秩序。他解说到,在古代,人们战乱无常。因为物质匮乏,几个部落之间,常常会为争一只鸡,一张椅子,而发生战争。后来,强大的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圣人们发现,如果不对一些行为,加以制止,那么长此以往,人间就会因战乱,而失去赖以生存的空间,于是选择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老,病,死,制定流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是礼的初衷,以及由来。
通过行为约束,让君主、大臣,和普通人民的行为全部规导到一个秩序中来运作,这是圣人口中的天人合一,也是礼德的由来。
惹得许多没有参与的同学,都走过凑热闹。
让张思成感到意外的,小胖子宗师和他那一帮人,却坐在一堆,沉默地让人感到发冷。
“想不到同学们,对礼法研究很深呀。”
就在张思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巴东诚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袍,头戴夫子帽,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了讲台。
“在上课之前,我先就礼法二字作以解释。”